精选舍生取义的诗有哪些73句

舍生取义的诗句文天祥

1、舍生取义的事例20字文天祥

(1)、文天祥被捕三年,元朝曾多次劝他投降,都被他坚决拒绝了。之后,元世祖忽必烈召见文天祥,对他说:“你有什么愿望?”文天祥回答:“天祥深受宋朝的恩德,身为宰相,哪能侍奉二姓,愿赐我一死就够了。”忽必烈最终没办法,只好下达了杀害文天祥的命令。

(2)、他的《落梅》诗说:“雪虐风饕愈凛然,花中气节最高坚。过时自合飘零去,耻向东君更乞怜。”

(3)、文天祥于1236年出生在吉州庐陵,也就是今天的江西吉安。在1256年,也就是宋理宗宝祐四年,二十岁的文天祥状元及第。后来背着小皇帝跳海的陆秀夫,是他的同榜进士。

(4)、南宋灭亡后,忽必烈与文天祥的一段对话,破解了中国千年谜团

(5)、德祐元年(1275年),元军南下攻宋,长江上游告急,宋廷诏令天下兵马勤王。可是响应者寥寥无几。文天祥则慷慨激昂道:“国家养育臣民三百多年,一旦有危急,征集天下的兵丁,没有一人一骑入卫,我为此深感遗憾。所以不自量力,而以身殉国,希望天下忠臣义士将会有听说此事后而奋起的。依靠仁义取胜就可以自立,依靠人多就可以促成事业成功,如果按此而行,那么国家就有保障了。”

(6)、“留取丹心”,光照历史;“留取丹心”,彪炳后世;“留取丹心”,承继前贤;“留取丹心”,呼唤来者。

(7)、《关山月》和戎诏下十五年,将军不战空临边。

(8)、(出自):《孟子·告子上》:“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9)、文天祥率兵苦战元军,直到宋朝议和,他还是坚持抗争。德祐二年(1276年)正月,文天祥作为使臣到元军中议和,他就与元军主帅伯颜在皋亭山激烈争论。文天祥的言行激怒了伯颜。伯颜下令拘捕了文天祥与左丞相吴坚、右丞相贾余庆等官员,向北押往镇江。文天祥与他的侍客杜浒等12人,趁夜机智地逃脱了。

(10)、他认为陆游“虽做过官,他的爱国热诚却不仅为了赵家一姓。他曾在西北从军,加强了他的敌忾。

(11)、谭嗣同。他在能够出走的情况下没有出走,而是选择了舍身取义,准备用他的鲜血来唤醒沉睡的国人。真正是做到了“我以我血荐轩辕”!有人说他愚昧,而事实上,谭嗣同的死,对后世的影响及其长久深远,绝对如他自己所说,是死得其所!这也是大义,不是一般人的大义,也更值得人们尊重和景仰!

(12)、后来,文天祥被押至潮阳,见到元军将领张弘范时,他不肯行跪拜之礼,张弘范仍以客礼接见,目的是要他写信招降张世杰(另一位抗元将领)。文天祥说:“我不能保卫父母,还教别人叛离父母,可以吗?”因多次被强迫写信,文天祥就写下了著名的《过零丁洋》。

(13)、....................................

(14)、生,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也。——孟子

(15)、示儿《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听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16)、上片感遇。“驿外”二句,说梅花流离沦落,所居非地;“已是”二句,说梅花备受风雨摧残,所遇非时,突出梅花遭遇的不幸。

(17)、文天祥从镇江逃脱后,绕道北行,在海上漂流数日,才回到长江口。前两句为该事的简叙。他打算回南方再兴义师,重整河山。这几句诗,用字浅显,但非常贴切,越如此越显得情感真挚。以“磁针石”比喻自己的忠贞不“不指南方不肯休”,就算千难万险,也会坚定不移。

(18)、这种人,蒙元肯定是要加以利用的。忽必烈不仅派已经投降的汉族官员招降,还亲自招降,允诺文天祥投降后,仍然可以做宰相,但文天祥不为所动。诱降不成,蒙元不敢释放他,担心他的影响力,担心他重新号召起义。当时也确实有人假借文天祥的名义在南方起义,如果文天祥真的被释放,蒙元肯定会面对更加棘手的问题,所以他们最终下令杀死文天祥。

(19)、   1276年正月,元军来到临安城外,逼迫南宋朝廷投降。文天祥挺身而出,自愿前去与元军交涉,被任命为右丞相。怎奈南宋朝廷受不了元军的威胁,主动派人求降。文天祥成功出逃后,组织军队与元军进行了3年的交战,终因寡不敌众被俘。被囚元大都3年,他任凭元军巧言与酷刑并施,决不投降。元世祖忽必烈只好下令处死文天祥。就义时,文天祥面向南方跪拜,慷慨从容,“我能为大宋做的事情都做完了,此生无悔。”

(20)、(解释):舍:舍弃;生:生命;取:求取;义:正义。舍弃生命以取得正义。指为正义而牺牲生命。

2、舍生取义的诗有哪些

(1)、第二次,文天祥是在被威逼利诱的情况下重新写这首诗。

(2)、白话文意思是我早年科举入仕历尽辛苦,如今战火消歇已熬过了四个年头。国家危在旦夕恰如狂风中的柳絮,自己一生的坎坷如雨中浮萍漂泊无根时起时沉。惶恐滩的惨败让我至今依然惶恐,零丁洋身陷元虏可叹我孤苦零丁。人生自古以来有谁能够长生不死?我要留一片爱国的丹心映照史册。

(3)、   文天祥的家族有着深厚的文脉传承,历代文人辈出,形成了忠义、好学、正直的浓郁家风。文天祥的父亲文仪学识渊博,生平酷爱竹,在院子里种了几百棵竹子,把书房命名为“竹居”。他教导文天祥,做人要像竹子一样坚忍不拔、硬朗有节,面对挫折,不忘初心。文天祥的母亲曾氏亦出身书香门第,常给他讲故乡先贤的故事。

(4)、单于知道无论软的,还是硬的,劝说苏武投降都没有希望,但越发敬重苏武的气节,不忍心杀苏武,又不想让他返回自己的国家,于是决定把苏武流放到北海一带,让他去牧羊。临行前,单于召见苏武说:“既然你不投降,那我就让你去放羊,什么时候这些羊生了羊羔,我就让你回到你的大汉去。”

(5)、✿  还在纠结打不打新冠病毒疫苗?看完就明白了

(6)、为了民族,为了社稷,他永怀着恢复中原的壮。

(7)、与他的同伴分开后,苏武被流放到了人迹罕至的北海边。他发现这些羊全是公羊。在这里,单凭个人的能力是无论如何也逃不掉的。唯一与苏武作伴的,是那根代表汉朝的使节和一小群羊。苏武每天拿着这根使节放羊,心想总有一天能够拿着回到自己的国家。

(8)、最初,单于派卫律向苏武游说,许以丰厚的奉禄和高官,苏武严辞拒绝了。匈奴见劝说没有用,就决定用酷刑。当时正值严冬,天上下着鹅毛大雪。单于命人把苏武关进一个露天的大地穴,断绝提供食品和水,希望这样可以改变苏武的信念。

(9)、孟子周游列国,却并非求官,而在于行“道”,所以有《孟子将朝王章》,对于齐王的非礼之召给予回击,表现出傲岸的个性。孟子虽然不视金钱如粪土,却也不追财逐利,而是清醒地认识到“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与我何加焉?”千古多少文人虽然在封建专制的重压下却都能保住气节,杀身成仁,舍身取义

(10)、这是一首流传千古的爱国主义名作。诗的前六句自叙从年轻时开始报效国家以来的艰辛曲折的经历,最后两句则为泣血壮语,以磅礴的气势、高亢的情调,表现了自己视死如归的民族气节和舍生取义的生死观。

(11)、一个深夜,风雨交加,诗人睡梦中仿佛正在战场上激烈拼杀。诗歌深沉地表达了作者收复国土、报效祖国的壮志和那种“年既老而不衰”的矢志不渝的精神,充分表现了诗人崇高的爱国之情。

(12)、元至治三年(1323年),吉安郡学奉文天祥像于先贤堂,和欧阳修、杨邦乂、胡铨、周必大、杨万里并列,实现了文天祥少年时的志愿。后来,明朝以“忠烈”之名建立祠堂,以纪念文天祥;清朝道光年间,文天祥被从祀于孔庙中,以示尊敬。

(13)、这表明文天祥从小就以欧阳修等人为学习榜样,立志保家卫国。宝祐四年(1256年),20岁的文天祥参加科举考试,他以“法天不息”为题议论策对,文章洋洋洒洒一万多字,竟然没有草稿,一气呵成。考官阅卷后,上奏说:“这个试卷以古代的事情作为借鉴,忠心肝胆好似铁石,我以为能得到这样的人才可喜可贺。”宋理宗阅览后,亲自选拔文天祥为进士第一。

(14)、据记载:当年蒙古军队分三路大举南侵,宦官董宋臣鼓噪迁都避敌,朝野人心惶惶。文天祥愤而上书皇帝,“乞斩董宋臣以安定人心”,奏折被截。此后,董宋臣又被委以重任,并成为文天祥的顶头上司。文天祥慨当以慷,再次上书皇帝,列数董宋臣“天下之恶名萃诸其身”,但依然无果。此自是南宋皇帝昏庸,宦官乱权所致,然忠臣初衷不改,救国心切。

(15)、开庆元年(1259年),蒙古军分兵三路,大举南侵,宦官董宋臣竟建议理宗迁都。当时朝臣们无人敢持非议,唯有时任宁海军节度判官的文天祥上书,请求斩杀董宋臣,以统一人心。因建议不被采纳,文天祥就自请免职回乡。虽然朝廷复召文天祥回来做事,但他后来又因起草制诰,讽刺要挟理宗的权臣贾似道,遭其贬职。文天祥终于无法忍受奸臣当道的朝局,援引北宋钱若水的例子愤然提出辞职。爱憎分明的他就在37岁壮年期毅然离开朝廷,返回家乡。

(16)、真是一颗英雄胆,敢入虎山拔虎须。当宋王朝岌岌可危,当权贵宦官炽焰正旺,文天祥不畏强暴,以“社稷为重”,以“安国立民”为本,一而再地向皇帝进言,力除奸贼,整顿朝纲,抗击敌顽,收复失土。

(17)、回顾文天祥两次写下这首诗或者这句话,虽然在创作时他受到耶律楚材的启发,但仔细考究起来,文天祥的境界可比耶律楚材高太多了。耶律楚材只是看到自己父亲留下的字句,感概自己的遭遇,而文天祥则把家国把气节放在个人利益的前面。

(18)、刑场上,文天祥面色从容。他对监斩官说:“我的祖国在南方,我要面对南方而死!”说完,整整衣冠,朝南方拜了几拜,仰天长叹道,“我事已毕,心无悔矣!”

(19)、《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遗民尽泪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20)、吕雉到死都没有想到,她最看不起的一个人,结果愣是灭了吕氏满门

3、舍生取义 文天祥

(1)、梅花开时不畏严寒,落时不恋春光,来得光明,去得磊落。陆游所心折的正是梅花的这种高洁品格。

(2)、文天祥的家族有着深厚的文脉传承,历代文人辈出,形成了忠义、好学、正直的浓郁家风。文天祥的父亲文仪学识渊博,生平酷爱竹,在院子里种了几百棵竹子,把书房命名为“竹居”。他教导文天祥,做人要像竹子一样坚忍不拔、硬朗有节,面对挫折,不忘初心。文天祥的母亲曾氏亦出身书香门第,常给他讲故乡先贤的故事。

(3)、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作此诗时作者已经六十八岁,尽管年老体衰,闲居乡下,却仍然盼望着为国尽力。

(4)、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5)、也就是说他个子很高,身材很好,皮肤也好,眉目有神,光彩照人。

(6)、国家遭难之际,文天祥毁家纾难,积极参与和组织抗元斗争。不幸被捕后,他誓死不屈、英勇就义,留下了《过零丁洋》《正气歌》等英雄诗句,激励后人为理想而奋斗,真是可歌可泣、千古流芳。文天祥留下的诗篇值得我们学习与鉴赏,他的爱国精神更值得千古传诵!

(7)、文天祥看了看元世祖,斩钉截铁地说:“我别无他求,只求一死!”

(8)、liúqǔdānxīnzhàohànqīng

(9)、这两句慷慨悲壮、语调激昂的诗,选自南宋末年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和民族英雄文天祥的《过零丁洋》,表现了他面对强权的不屈斗志,成为深刻在中国人历史记忆中的名句。作为南宋末年的右丞相,文天祥面对元军的入侵,率领军队顽强抵抗,因寡不敌众被俘,他毅然写下了《过零丁洋》的诗作表明自己的心迹。被押解到元大都后,他更是始终坚持自己的立场,拒绝元人的威逼利诱,最终英勇就义,名垂青史。

(10)、再看文天祥的创作,跟耶律楚材可是大大不同。

(11)、孟子周游列国,却并非求官,而在于行“道”,所以有《孟子将朝王章》,对于齐王的非礼之召给予回击,表现出傲岸的个性。孟子虽然不视金钱如粪土,却也不追财逐利,而是清醒地认识到“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与我何加焉?”千古多少文人虽然在封建专制的重压下却都能保住气节,杀身成仁,舍身取义

(12)、此身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书愤》早岁哪知世事恨,中原北望气如山。楼船雪夜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13)、   这两句慷慨悲壮、语调激昂的诗,选自南宋末年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和民族英雄文天祥的《过零丁洋》,表现了他面对强权的不屈斗志,成为深刻在中国人历史记忆中的名句。作为南宋末年的右丞相,文天祥面对元军的入侵,率领军队顽强抵抗,因寡不敌众被俘,他毅然写下了《过零丁洋》的诗作表明自己的心迹。被押解到元大都后,他更是始终坚持自己的立场,拒绝元人的威逼利诱,最终英勇就义,名垂青史。

(14)、南宋末年,在蒙古军队的打击下,面临着亡国的威胁,文天祥毅然肩负起抗元重任,号召四方英雄豪杰起兵,下定决心抗元到底。

(15)、诗人自有诗魂在,愿为华夏尽忠诚。不惧谗言,力挽狂澜;不怕报复,无私无畏;铁骨铮铮,宁折不弯。有如此抱负,才有如此胆量;有如此情怀,才有如此担当。同样,有如此诗魂,也才能写出如此诗行!

(16)、“既然如此,请你们后撤百里,以表诚意,否则我们将以死相拼!”

(17)、《关山月》就题意而生发,叙写同一个月光之下,关山(边境)内外三种不同人(将军、士兵、遗民)的境遇和心态。前四句写将军:临边不战,沉湎声色,弛废战备。

(18)、   品德和才学缺一不可,在这样的家教下,文天祥不但熟读经史子集,而且胸怀家国天下,忧国忧民。20岁那年,他考取进士,在集英殿答对论策中被选为进士第一名,也就是状元。

(19)、无能之能,方为大能——“窝囊废”宋江、唐僧、刘备为何能当老大

(20)、文天祥在《正气歌》中高歌:“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在齐太史简,在晋董狐笔。在秦张良椎,在汉苏武节。为严将军头,为嵇侍中血。为张睢阳齿,为颜常山舌。或为辽东帽,清操厉冰雪。或为出师表,鬼神泣壮烈。或为渡江楫,慷慨吞胡羯。或为击贼笏,逆竖头破裂。是气所磅礴,凛烈万古存。”真是荡气回肠,可歌可叹!

4、文天祥表达舍生取义的诗句

(1)、《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陆游的“一片丹心”始终得不到报国的机会,不能不常常感到压抑和愤慨,在诗中也就表现为在激昂的基调中又鸣响着悲怆。

(2)、“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中“起一经”当指天祥二十岁中进士说的,“四周星”即四年。天祥于德祐元年(公元12宋恭帝赵㬎的年号),起兵勤王,至祥兴元年(公元12南宋卫王赵昺的年号)被俘,恰好四个年头。此自叙生平,思今忆昔。从时间说,拈出“入世”和“勤王”,一说个人出处,一说国家危亡,两件大事。唐宋时期,作为知识分子要想保家卫国,必须通过科举考选,考选就得读经,文天祥遇难时,衣带中留有个自赞文说:“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就是把这两件事拴在一起的。圣人著作就叫经,经是治国安邦的。

(3)、他甚至幻想“何方可化身千亿,一树梅花一放翁”(《梅花绝句》),希望终身与梅花为伴。此词咏梅,实际上是借梅花的品格自明心迹,自抒怀抱。

(4)、苏武是代郡太守,华夏志士,苏建之子。早年以父荫为郎,稍迁至栘中厩监。天汉元年(前100)拜中郎将。当时汉朝和匈奴的关系时好时坏。公元前100年,匈奴政权新单于即位,尊大汉为丈人,汉武帝为了表示友好,派遣苏武率领一百多人出使匈奴,持旄节护送扣留在汉的匈奴使者回国,顺便送给单于很丰厚的礼物,以答谢单于。

(5)、文天祥见了伯颜后,义正词严地问:“贵国是要与我国交好呢,还是要灭掉我国?”

(6)、这首诗是南宋末年文天祥在潮州与元军作战被俘途经零汀洋时,元军逼迫他招降坚守崖山的宋军,他以此诗明志,表现出视死如归的高风亮节和大义凛然的英雄气概。“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诗句以磅礴的气势、高亢的语调显示了诗人的民族气节和舍生取义的生死观。

(7)、文天祥多有忠愤慷慨之文,他在《过零丁洋》中所作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气势磅礴,情调高亢,激励了后世众多为理想而奋斗的仁人志士。

(8)、元世祖知道劝降已没有希望,就下令把文天祥处死。

(9)、shānhépòsuìfēngpiāoxù

(10)、四年后,文天祥带兵到广东潮阳抗元,全军覆没,文天祥被俘。

(11)、面对山河破碎,请看诗人的忧虑:“壮心欲填海,苦胆为忧天。”面对国家危难,请听诗人的心声:“孤臣腔血满,死不愧庐陵。”

(12)、文天祥慷慨地说:“我是宋朝的宰相,怎么能再做元朝的臣子?如果这样,我死了以后,哪还有脸去见地下的忠臣烈士?”

(13)、   文天祥为官,始终恪守为国为民的宗旨。他38岁那年,回到家乡江西出任赣州知州。此时元军南下入侵,文天祥决定组织义军抵抗入侵者,苦于经费不够。文母于是把积攒多年的首饰和私房钱交给文天祥,并且变卖了老家的房屋和田地,对他说:“国家国家,没有国哪有家,现在国难当头,救国要紧哪。”母子俩舍家救国的事迹迅速传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