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李煜诗词虞美人浪陶沙87句

李煜诗词虞美人

1、李煜的古诗虞美人

(1)、宋太宗闻之大怒,命人赐药酒,将他毒死。这首词通过今昔交错对比,表现了一个亡国之君的无穷的哀怨。

(2)、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3)、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4)、⑷朱颜改:指所怀念的人已衰老。朱颜,红颜,少女的代称,这里指南唐旧日的宫女。

(5)、“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苟且偷生的小楼又一次春风吹拂,春花又将怒放.回想起南唐的王朝、李氏的社稷——自己的故国却早已被灭亡.诗人身居囚屋,听着春风,望着明月,触景生情,愁绪万千,夜不能寐.一个“又”字,表明此情此景已多次出现,这精神上的痛苦真让人难以忍受,透露出他内心多少凄楚和无奈!夜深人静,倚楼远望,只见月光如水.眼前的一切更激起他对南唐故国的深深怀念.“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词人在这里发出的岂止是深沉的叹息,简直是痛彻肺腑的呼号.

(6)、波声拍枕长淮晓,隙月窥人小。无情汴水自东流,只载一船离恨、向西州。

(7)、此调原为唐教坊曲,初咏项羽宠姬虞美人死后地下开出一朵鲜花,因以为名。又名《一江春水》、《玉壶水》、《巫山十二峰》等。双调,五十六字,上下片各四句,皆为两仄韵转两平韵。

(8)、如头二句以春花秋月之无休无尽与人世间多少”往事“的短暂无常相对比。第三句”小楼昨夜又东风“,”又东风“三字翻回头与首句”春花“”何时了“相呼应,而与第四句”故国不堪回首“的变化无常相对比。

(9)、点标题继续阅读:古诗词日历|黄庭坚《诉衷情·小桃灼灼柳鬖鬖》

(10)、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11)、轻寒细雨情何限!不道春难管。为君沉醉又何妨,只怕酒醒时候断人肠。

(12)、diāo lán yù qì yīng yóu zài ,zhī shì zhū yán gǎi .

(13)、"月明中"既是呼应起句"春花秋月"之"月",也是将小楼、故国,人生等等统统笼罩在永恒的月色中,则李煜个人之悲哀自然就直逼人类之大悲哀。

(14)、应犹:一作“依然”。朱颜改:指所怀念的人已衰老。

(15)、   《虞美人》是李煜的代表作,也是李煜的绝命词。相传他于七夕之夜,在寓所命歌姬作乐,唱新作《虞美人》,声闻于外。宋太宗闻之大怒,命人赐药酒,将他毒死。这首词通过今昔交错对比,表现了一个亡国之君无穷的哀怨。

(16)、北岸老师精彩演绎《太平公主的爱情》经典对白

(17)、碧桃天上栽和露,不是凡花数。乱山深处水萦回,可惜一枝如画为谁开?

(18)、一年的时光什么时候才了结?过去的事记的很多!小楼上昨夜又刮来了春天的东风,在月明中对已亡的本国不忍回首去想念。精雕细刻的栏杆、玉石砌成的台阶应该还在,只是宫女的年龄已经变老。问我能有多少愁?正像一江春水向东流。

(19)、点标题继续阅读:六点诗词丨且听夏风吹,只等故人归

(20)、(视听)北岸诵林徽因《你是人间的四月天》;视频:云上蝉儿

2、李煜诗词虞美人浪陶沙

(1)、(合诵)北岸&卿卿两位老师精彩演绎徐志摩《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一个方向吹》

(2)、这是一曲生命的哀歌,作者通过对自然永恒与人生无常的尖锐矛盾的对比,抒发了亡国后顿感生命落空的悲哀,语语呜咽,令人不堪卒读。

(3)、1李煜的《虞美人》一词中一个诘句惊心动魄,把李煜的愁闷劈空倾泻下来,这个句子是:            ?            。这其中包涵宇宙的永恒和人生的短暂无常之意。

(4)、在这六句中,”何时了“”又东风“”应犹在“一脉相承,专说宇宙永恒不变;而”往事知多少“”不堪回首“”朱颜改“也一脉相承,专说人生之短暂无常。如此回环往复,一唱三叹,将词人心灵上的波涛起伏和忧思难平曲曲传出。

(5)、李煜(937年8月15日―978年8月13日),唐元宗李璟第六子,初名从嘉,字重光,号钟隐、莲峰居士,徐州彭城县(今江苏徐州)人,南唐末代国君。

(6)、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7)、了:了结,完结。故国:指南唐故都金陵(今南京)。

(8)、在他问出“春花秋月何时了”时,我们除了被那巨大的悲伤命中,又能说些什么?

(9)、也是王国维说得好:“后主之词,真所谓以血书者也。”这首《虞美人》充满悲恨激楚的感***彩,其感情之深厚,强烈,真如滔滔江水,大有不顾一切,冲决而出之势。

(10)、全词虚设回答,在问答中又紧扣回首往事,感慨今昔写得自然而一气流注,最后进入语尽意不尽的境界,使词显得阔大雄鉴赏这是一曲生命的哀歌,作者通过对自然永恒与人生无常的尖锐矛盾的对比,抒发了亡国后顿感生命落空的悲哀,语语呜咽,令人不堪卒读。春花浪漫,秋月高洁,本令人人欣喜,但对阶下之囚来说,却已了无意趣了。

(11)、全词抒写亡国之痛,意境深远,感情真挚,结构精妙,语言清新;词虽短小,余。

(12)、   难怪前人赞誉李煜的词是“血泪之歌”,“一字一珠”。全词虚设回答,在问答中又紧扣回首往事,感慨今昔写得自然而一气流注,最后进入语尽意不尽的境界,使词显的阔达胸伟。

(13)、虞美人(李煜)这首词大约作于李煜归宋后的第三年,词中流露了不加掩饰的故国之思。全词以问起,以答结,由问天、问人而到自问,通过凄楚中不无激越的音调和曲折回旋、流走自如的艺术结构,使作者沛然莫御的愁思贯穿始终,形成沁人心脾的美感效应。据说这首词也是促使宋太宗下令毒死李煜的原因之是李煜的绝命词!

(14)、(视听)北岸老师诵一元兄老师《纸和笔的情怀》视频:大林-Darling

(15)、“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尽管“故国不堪回首”,可又不能不“回首”。这两句就是具体写“回首”“故国”的——故都金陵华丽的宫殿大概还在,只是那些丧国的宫女朱颜已改。这里暗含着李后主对国土更姓,山河变色的感慨!“朱颜”一词在这里固然具体指往日宫中的红粉佳人,但同时又是过去一切美好事物、美好生活的象征。以上六句,诗人竭力将美景与悲情,往昔与当今,景物与人事的对比融为一体,尤其是通过自然的永恒和人事的沧桑的强烈对比,把蕴蓄于胸中的悲愁悔恨曲折有致地倾泻出来,凝成最后的千古绝唱——“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诗人先用发人深思的设问,点明抽象的本体“愁”,接着用生动的喻体奔流的江“水”作答。用满江的春水来比喻满腹的愁恨,极为贴切形象,不仅显示了愁恨的悠长深远,而且显示了愁恨的汹涌翻腾,充分体现出奔腾中的感情所具有的力度和深度。全词以明净、凝练、优美、清新的语言,运用比喻、对比、设问等多种修辞手法,高度地概括和淋漓尽致地表达了诗人的真情实感。难怪前人赞誉李煜的词是“血泪之歌”,“一字一珠”。全词虚设回答,在问答中又紧扣回首往事,感慨今昔写得自然而一气流注,最后进入语尽意不尽的境界,使词显得阔大雄伟。

(16)、“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诗人身居囚屋,听着春风,望着明月,触景生情,愁绪万千,夜不能寐。一个“又”字,表明此情此景已多次出现,这精神上的痛苦真让人难以忍受。

(17)、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18)、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译文一年一度的春花秋月什么时候才能了结,往事又知道有多少!小楼上昨天夜里又刮来了春风,在这皓月当空的夜晚,怎承受得了回忆故国的伤痛。

(19)、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20)、后主面对春花秋月之无尽时,不由感叹人的生命却随着每一度花谢月缺而长逝不返。于是转而向人发问:“往事知多少?”一下转到社会现实中来了,“往事”,自然是指他在江南南唐国当皇帝的时候,可是,以往的一切都没有了,都消逝了,都化为虚幻了。

3、李煜诗词虞美人翻译

(1)、雕阑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

(2)、"何时了"三字虽问得离奇,实含两层意蕴:往昔岁月是何时了却的?劫后之残生又将何时了却呢?这表明了他对生命的决绝心态。"小楼昨夜又东风"更具体印证了春花秋月无法终了的事实。

(3)、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4)、结句“一江春水向东流”,是以水喻愁的名句,含蓄地显示出愁思的长流不断,无穷无尽。同它相比,刘禹锡的《竹枝调》“水流无限似侬愁”,稍嫌直率,而秦观《江城子》“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则又说得过尽,反而削弱了感人的力量。

(5)、但只要我们设身处地去想象词人的处境,就不难理解了:一个处于刀俎之上的亡国之君,这些美好的事物只会让他触景伤情,勾起对往昔美好生活的无限追思,今昔对比,徒生伤感。问天天不语,转而自问,“往事知多少。”

(6)、陈北岸:中国杭州。好声音梦工场创始人;2001至2008省广电主持人;2009至2012浙江大学城市学院传媒分院教师;2013开办北岸故事汇,网络电台;2015创办好声音梦工场。擅长:小说演播、配音、塑声。

(7)、又东风“点名他归宋后又过了一年。时光在不断消逝,引起他无限感慨。

(8)、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9)、饮别后归卧船中,只听到淮水波声,如拍枕畔,不知不觉又天亮了。从船篷缝隙中所见之残月是那么小。汴水无情,随着故人东去,而我却满载一船离愁别恨,独向西州。

(10)、李煜的这首词情景交融,感情沉郁。上片选取典型的景物为感情的抒发渲染铺垫,下片借用形象的比喻委婉含蓄地抒发真挚的感情。此外,运用声韵变化,做到声情合一。

(11)、这是一个自由又任性、开阔又禁锢、舒适又离乱的朝代。盛与衰在此交融,高雅与低俗在这里磕碰,尘世的欲想与来世的幻想在这里纠结。只有动荡并立、雅俗同分的时代,才能够看到如此妖娆与壮烈。一带江水,将大宋一分为一半给了风花雪月,一半给了山河壮烈。悲壮与妩媚同存,贪欲与愤慨并彰,还有数不清的繁华,汴梁的车水马龙、杭州的暖风曛醉、勾栏烟巷里的醉酒弹歌,宋词真真是一幅旖旎又壮烈的山河画卷!

(12)、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苟且偷生的小楼又一次春风吹拂,春花又将怒放。回想起南唐的王朝、李氏的社稷——自己的故国却早已被灭亡。诗人身居囚屋,听着春风,望着明月,触景生情,愁绪万千,夜不能寐。一个“又”字,表明此情此景已多次出现,这精神上的痛苦真让人难以忍受。

(13)、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14)、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15)、精雕细刻的栏杆、玉石砌成的台阶应该还在,只是所怀念的人已衰老。要问我心中有多少哀愁,就像这不尽的滔滔春水滚滚东流。

(16)、法国作家缪塞说:“最美丽的诗歌是最绝望的诗歌,有些不朽的篇章是纯粹的眼泪。”(《五月之夜》)李煜《虞美人》不正是这样的不朽之作吗。

(17)、①此调原为唐教坊曲,初咏项羽宠姬虞美人,因以为名。又名《一江春水》、《玉壶水》、《巫山十二峰》等。双调,五十六字,上下片各四句,皆为两仄韵转两平韵。

(18)、说白了,我们现在看到的词只是歌词,而词牌名,也就是旋律大多散佚了。

(19)、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20)、问我能有多少哀愁?就像这不尽的滔滔春水滚滚东流。

4、唐朝诗人李煜的虞美人诗词

(1)、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2)、但柔弱的李煜已经不可能由此激发出进取的激情,而只能在与生命决绝前,放纵一下悲哀的心情,任凭自己沉溺在这种无边的生命悲歌中,静静地等候人生终曲的奏起。

(3)、“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是“月明中不堪回首故国”的倒装。“不堪回首”,但毕竟回首了。

(4)、昨夜小楼外又吹来阵阵东风,使我思念起故国那不堪回首的往事。

(5)、《虞美人》是李煜的代表作,也是李后主的绝命词,在写下这首《虞美人》后,宋太宗恨其“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之词而毒死了他.写的是处于“故国不堪回首”的境遇下,愁思难禁的痛苦.全词不加藻饰,不用典故,纯以白描手法直接抒情,寓景抒情,通过意境的创造以感染读者,集中地体现了李煜词的艺术特色.以“一江春水向东流”比愁思不尽,贴切感人.

(6)、北宋建隆二年(961年),李煜继位,尊宋为正统,岁贡以保平安。开宝四年(971年)十月,宋太祖灭南汉,李煜去除唐号,改称“江南国主”。次年,贬损仪制,撤去金陵台殿鸱吻以示尊奉宋廷。开宝八年(975年),李煜兵败降宋,被俘至汴京(今河南开封),授右千牛卫上将军,封违命侯。太平兴国三年(978年)七月七日,李煜死于汴京,追赠太师,追封吴王。世称南唐后主、李后主。

(7)、作为国君,李煜无疑是失败的;作为词人,他却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他通音律,善书画,早期作品大多反映宫廷享乐生活,风格柔靡。亡国后的篇什,追怀昔日帝王生活,感伤囚徒处境,言辞凄苦,感情深沉,直率天然,具有很高的艺术性,对后代颇有影响。

(8)、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苟且偷生的小楼又一次春风吹拂,春花又将怒放。回想起南唐的王朝、李氏的社稷、自己的故国却早已被灭亡。诗人身居囚室,听着春风,望着明月,触景生情,愁绪万千,夜不能寐。一个“又”字,表明此情此景已多次出现,这精神上的痛苦真让人难以忍受。“又”点明了“春花秋月”的时序变化,词人降宋又苟活了一年,加重了上两句流露的愁绪,也引出词人对故国往事的回忆。

(9)、那里的雕梁画栋也许还在吧,只是人们的面容都改变了。

(10)、③砌:台阶。雕阑玉砌:指远在金陵的南唐故宫。应犹:一作“依然”。

(11)、春花浪漫,秋月高洁,本令人人欣喜,但对阶下之囚来说,却已了无意趣了。"何时了"三字虽问得离奇,实含两层意蕴:往昔岁月是何时了却的?劫后之残生又将何时了却呢?

(12)、原文: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13)、10李煜的《虞美人》把抽象的感情形象化,写愁的多与绵绵不断的句子是:            ?            。

(14)、(《人间词话删稿》)可见李煜的艺术成就有超越时代的意义。当然,更主要的还是因为他感之深,故能发之深,是感情本身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15)、回首往昔,身为国君,过去许许多多的事到底做得如何呢,怎么会弄到今天这步田地?据史书记载,李煜当国君时,日日纵情声色,不理朝政,枉杀谏臣……透过此句,我们不难看出,这位从威赫的国君沦为阶下囚的南唐后主,此时此刻的心中有的不只是悲苦愤慨,多少也有悔恨之意。“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16)、  雕栏玉砌应犹在, 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17)、全词抒写亡国之痛,意境深远,感情真挚,结构精妙,语言清新;词虽短小,余味无穷。难怪王国维有如是评价:“唐五代之词,有句而无篇。南宋名家之词,有篇而无句。有篇有句,唯李后主降宋后之作,及永叔、子瞻、少游、美成、稼轩数人而已。”《人间词话》

(18)、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尽管“故国不堪回首”,可又不能不“回首”。这两句就是具体写“回首”“故国”的——故都金陵华丽的宫殿大概还在,只是那些丧国的宫女朱颜已改。这里暗含着李后主对国土更姓,山河变色的感慨!朱颜”一词在这里固然具体指往日宫中的红粉佳人,但同时又是过去一切美好事物、美好生活的象征。 

(19)、3李煜的《虞美人》一词中表现词人在永不停止消逝的时光面前感慨无限,同时放笔呼号,发出一声深沉的浩叹的句子是:            ,            。

(20)、诚然,李煜的故国之思也许并不值得同情,他所眷念的往事离不开“雕栏玉砌”的帝王生活和朝暮私情的宫闱秘事。但这首脍炙人口的名作,在艺术上确有独到之处:

5、宋词李煜虞美人

(1)、✦砌:台阶。雕栏玉砌:指远在金陵的南唐故宫。✦应犹:一作“依然”。 ✦朱颜改:指所怀念的人已衰老。 

(2)、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3)、“又东风”、“应犹在”又呼应“何时了”;“不堪回首”、“朱颜改”又呼应“往事”。如此对比和回环,形象逼真地传达出词人心灵上的波涛起伏和忧思难平。

(4)、主播:窦琳声音塑造培训师 专职配音师 有声小说演播者,酷爱朗诵,声音温暖大气. 

(5)、春花秋月本是美好的事物,可是作者却以怨恨的口吻发出诘问:“春花呀,秋月呀,什么时候才能终了呢?”词人为什么这样见花落泪,对月伤心,为什么这样痛不欲生呢?因为春花秋月只会引起他对往事的追忆,而往事桩桩件件都会令人心碎。“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两句缩笔吞咽,放笔呼号。

(6)、北岸诵读北岸原创《哥哥,你在那边还好吗?》

(7)、第四句”不堪回首“又呼应第二句”往事知多少“。下面六两句,又以”雕栏玉砌应犹在“与”朱颜改“两相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