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熹的诗偶成原文【文案93句】

朱熹的诗偶成原文

1、

(1)、首联说自己心境清闲,事事从容,睡醒之时,红日高照。此处的“闲”,是佛、道两家宣扬的“心气和平”、“收心忍性”,从心灵中清除七情六欲,是谓“无生”。这均是修身养性的结果,是清静无为的化境。按照二程理学修养的程序:“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这就是首句“闲”的内涵,只有如此,才能“无事不从容”,即事事从容。从容的表现就是第二句描绘的“睡觉东窗日已红”。一觉睡醒,红日高照,满窗红亮。二两句可看作因果关系。

(2)、春游愉悦的心情呀,人们并不了解,于是说我忙里偷闲,强学少年童。

(3)、常恐那肃杀的秋天来到,树叶儿黄落百草也凋零。

(4)、全诗通过梦未醒、梧叶已落来比喻光阴转瞬即逝,告诫青年人珍视光阴,努力向学,用以劝人,亦用于自警。告诫人们要珍惜光阴,追求学业,感叹人生苦短,要抓紧时间学习,将来才不会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不因碌碌无为而蹉跎人生。青春的日子容易逝去,学问却很难成功,所以每一寸光阴都要珍惜,不能轻易放过。还没从美丽的春色中一梦醒来,台阶前的梧桐树叶就已经在秋风里沙沙作响了。《偶成》南宋朱熹的一首七言绝句。告诉我们青春易逝,学问难成,且珍惜这年少光阴,莫轻易错过。

(5)、天公和玉女玩投壶的游戏,每中一次即大笑,也笑了千亿次了。

(6)、这首诗的表现手法是:诗人没有正面着墨去写忧思,而只是描写诗人在除夕之夜家家团聚、笑语声声的时刻悄立市桥上的特殊行为,从气氛的渲染和诗人默然无声凝视长空的形象给人一种感染。这样写,看似平淡,但含蓄深厚,把诗人的忧愁郁闷的’心情表达得更为深沉,更加强烈,也更有艺术表现力。

(7)、人这一生能有几个今日,今日不做事情,真是可惜啊!

(8)、原文: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9)、《偶题其三》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朱熹。其古诗全文如下:

(10)、《观书有感》作者是宋代文学家朱熹。其古诗全文如下:

(11)、初闻征雁已无蝉,百尺楼高水接天。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

(12)、白话文释义:青春的日子十分容易逝去,学问却很难获得成功,所以每一寸光阴都要珍惜,不能轻易放过。没等池塘生春草的美梦醒来,台阶前的梧桐树叶就已经在秋风里沙沙作响了。

(13)、一寸光阴:日影移动一寸的时间,形容时间短暂。

(14)、百川奔腾着东流到大海,何时才能重新返回西境?

(15)、半亩大的方形池塘像一面镜子一样打开,清澈明净,天光、云影在水面上闪耀浮动。要问池塘里的水为何这样清澈呢?是因为有永不枯竭的源头源源不断地为它输送活水。

(16)、本诗中的“劝”起着统领全篇的作用。“劝”解释为“勉励”的意思。

(17)、昨夜,漆黑的江面飘摇着一叶孤舟,风狂、雨骤、浪急,危机四伏。今早试着翻开帘子看时,两岸依然是充满生机的青山绿树。

(18)、池塘春草梦:这是一个典故,此处活用其典,意谓美好的青春年华将很快消逝,如同一场春梦。

(19)、赏析这是一首逸诗,具体写作年代不详,大约在绍兴末年(1162)。日本盛传此诗,我国大陆亦不胫而走,以为为朱熹所作,姑且存以备考。其主旨是劝青年人珍视光阴,努力向学,用以劝人,亦用于自警。该诗语言明白易懂,形象鲜明生动,把时间快过,岁月易逝的程度,用池塘春草梦未觉,阶前梧桐忽秋声来比喻,十分贴切,倍增劝勉的力量。朱熹(1130年9月15日~1200年4月23日),行小名沋郎,小字季延,字元晦,一字仲晦,号晦庵,晚称晦翁,又称***先生、考亭先生、沧州病叟、云谷老人、沧洲病叟、逆翁。諡文,又称朱文公。汉族,祖籍南宋江南东路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出生于南剑州尤溪(今属福建三明市)。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世称朱子,是孔子、孟子以来最杰出的弘扬儒学的大师。朱熹素练风霜起,苍鹰画作殊。?身思狡兔,侧目似愁胡。绦旋光堪摘,轩楹势可呼。何当击凡鸟,毛血洒平芜。——唐代·杜甫《画鹰》画鹰素练风霜起,苍鹰画作殊。?身思狡兔,侧目似愁胡。绦旋光堪摘,轩楹势可呼。何当击凡鸟,毛血洒平芜。题画,写鸟励志寸寸山河寸寸金,侉离分裂力谁任,杜鹃再拜忧天泪,精卫无穷填海心。——清代·黄遵宪《赠梁任父同年》赠梁任父同年

(20)、“云淡风轻近午天,傍花随柳过前川”,看似十分平淡,但如细细品味,却有几层意思在其中。其写自己春游所见、所感。云淡风轻,傍花随柳,寥寥数笔,不仅出色地勾画出了春景,而且强调了动感—和煦的春风吹拂大地,自己信步漫游,到处是艳美的鲜花,到处是袅娜多姿的绿柳,可谓“人在图画中”。其着重写自己留连忘返的心情。这种心情主要是通过‘近午天”、“过前川”六字自然而然地传达出来的。所谓“近午天”,并不是说自己时至中午才出来游春,而是用“近”来强调自己只顾春游忘了时间,用自已的突然发现来表现自己沉醉于大自然的心情。同样,“过前川”也并不仅仅是简单地描写自己向河岸漫步的情况,而是用“过”来强调自己在春花绿柳的伴随下“过”了前面的河流才发现自己只顾游春,不知不觉已经走了很远很远。这样,这两句诗尽管描写的只是云风花柳等自然景观和作者喜爱它们的心情,但其中更隐括着一种作者要忘世脱俗的高稚情调,正是这种情调,才使他几乎忘记了时间,忘记了疲劳,达到了如醉如痴的境界。

2、

(1)、秋夕唐·杜牧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2)、没等池塘生春草的美梦醒来,台阶前的梧桐树叶就已经在秋风里沙沙作响了。

(3)、就连以长寿著名的仙女麻姑,头发也白了一半了。

(4)、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5)、没等池塘生春草的美梦醒来,台阶前的梧桐树叶就已经在秋风里沙沙作响了。

(6)、以下进一步申述事事从容的结果,宣讲理学哲理。颔联说世间万事万物,虽然纷纭变幻,千奇百态,但只要静静地观察,就能穷极物理、格物致知。程颢说的“格物”当然不是今人所说的科学研究自然和人类社会。程颢说“一物之理即万物之理”,所谓“格物”就是“理与心,而人不能会之于一”,因此要去“私意”(存天理,去人欲),从内心大作文章。他们认为万物都有一个绝对不变的理。只有这样,春夏秋冬,四季佳景,才能和别人一样地同享共待。颈联进一步解释“自得”之境界。程颢所谓的“道”是同“形”一起来讲的,“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形而上”,即抽象概括,概括出的抽象原则叫“道”。“形而下”,指具体的事物,即“器”,而道与器的关系是道藏于器,即具体的器离不开抽象的道。道体之大,天地万物,风云变态,自然社会,无所不重,莫有不通。“思”就是思考,抽象、概括,亦即颔联所谓的“静观”。“思鹜八极,心游万仞”的结果,就可以抽象出道。这种“格物致知”的功夫,指导人立身处世的最高准则,就是尾联讲的“富贵不淫贫践乐”。按照二程的理学思想“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他们认为,天之生物有贵贱等级的区别,有大小,有长短,君子是大,小人是小,就是“天理”,因此程颢要求处富贵而不淫,安贫贱而自乐。男子汉若能修养到这一步,就是英雄豪杰,就是伟丈夫。

(7)、翻译青春的日子十分容易逝去,学问却很难获得成功,所以每一寸光阴都要珍惜,不能轻易放过。没等池塘生春草的美梦醒来,台阶前的梧桐树叶就已经在秋风里沙沙作响了。

(8)、这是一首睹物思人的抒情诗,道出了李清照丧夫后孤苦落寂的心怀。

(9)、《偶成》前两句“十五年前花月底,相从曾赋赏花诗。”其中“十五年前”是指夫妇俩在青州屏居的时候,还是赵明诚死之前,夫妻二人在江宁的时候,这恐无人能考证出来。“花月底”指花前月下,也是古代谈情说爱的场景,正是甜蜜的过去反衬出现在的心酸。“相从”,这时指夫妻二人相伴相随。“曾”字点出了那过去的好时光,夫妻二人情趣相投。这是充满了李清照、赵明诚夫妇二人夫唱妇随,花前、月下、赏花、赋诗的甜蜜日子的回忆。

(10)、原文: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

(11)、后两句“今看花月浑相似,安得情怀似旧时。”引用了唐代诗人刘希夷的《代悲白头翁》中的诗境。与其中“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的写作手法相似。两个“似”字,前一个“似”是花和月似旧时,承接第一句的“花月底”。“安得”一词,是这两个“似”的转折。后一个“似”是心情再也不似旧时,让人感叹世间早已经是物是人非。

(12)、《次韵雪后书事二首其一》作者为宋代文学家朱熹。其古诗全文如下:

(13)、全诗通过梦未醒、梧叶已落来比喻光阴转瞬即逝,告诫青年人珍视光阴,努力向学,用以劝人,亦用于自警。告诫人们要珍惜光阴,追求学业,感叹人生苦短,要抓紧时间学习,将来才不会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不因碌碌无为而蹉跎人生。青春的日子容易逝去,学问却很难成功,所以每一寸光阴都要珍惜,不能轻易放过。还没从美丽的春色中一梦醒来,台阶前的梧桐树叶就已经在秋风里沙沙作响了。《偶成》南宋朱熹的一首七言绝句。告诉我们青春易逝,学问难成,且珍惜这年少光阴,莫轻易错过。

(14)、不觉初秋夜渐长,清风习习重凄凉。炎炎暑退茅斋静,阶下丛莎有露光。

(15)、《水口行舟》作者为宋代诗人、文学家朱熹。其古诗全文如下:

(16)、祖籍江南东路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出生于南剑州尤溪(今属福建省尤溪县)。

(17)、我每天都在等待着明日到来,结果什么事情都没有做成,白白浪费了时间。

(18)、市桥:指作者家乡市镇中的桥。江南城镇多傍水为街,市中多桥。

(19)、“千家笑语漏迟迟,忧患潜从物外知。”诗人思绪纷纷。上句尽情渲染了除夕夜千家万户的欢迎气氛。“千家笑语”四字紧扣题目“除夕”,描写了除夕之夜千家万户守岁迎春,欢歌笑语的气氛。人们感觉时间流逝得太快了,以至于不知不觉已到了深夜。诗人此时思绪连绵,独生忧患。“忧患”与“千家笑语”的气氛很不协调,而在这里却有机地联系起来,在封建社会里,由于贫富悬殊,除夕之夜,几家欢乐几家愁。诗人与家人团聚,本可以过愉快的除夕,但诗人却忧虑重重,这充分表现了诗人“众人皆醉吾独醒”的孤高情操和幽愤多思的性格。

(20)、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一作:少年易学老难成)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

3、

(1)、朱熹(115-1200.23),汉族,字元晦,又字仲晦,号晦庵,晚称晦翁,谥文,亦称朱文公。

(2)、一般而言,把握抒情主人公的时空立足点,就可以为贯通全诗提供一个坚实的平台,是解读诗歌的重要方法。抒情类诗的主体分为两类:一类有诗人设身代言,即诗人设想自己就是诗中的人,为他们奔走呼喊,代他们倾诉衷肠;一类是诗人直抒胸臆,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也就是诗人自身的形象。总体看,后一类居多。

(3)、《偶成》创作年代不明,但从诗意可以看出当作于李清照丈夫赵明诚死之后。而且此诗不甚有名,古人的典籍鲜有记载,当代黄盛璋先生从《永乐大典》卷八八九诗字韵整理而得。

(4)、本诗中的“劝”起着统领全篇的作用。“劝”解释为“勉励”的意思。

(5)、用北斗酌酒浆,每条龙都各劝其一觞酒,让它们都沉睡不醒,不能再驾日出发。

(6)、“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诗人以敏锐、细腻的.笔触,借用前人诗句中的优美形象,结合自己对“少年易老学难成”的深切感受,把时间快过,岁月易逝的程度,用梦未觉,梧叶秋声来比喻,十分贴切,备增劝勉的力量;从而使“一寸光阴不可轻”的题旨得以更鲜明的体现,给读者留下深刻难忘的印象。

(7)、世人如果和我一样都受到“明天”的害处,日子一天天过去,很快就会发现自己已经老了。

(8)、文言文《读书要三到》选自初中文言文大全,其古诗原文如下:

(9)、少年易学老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

(10)、“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诗人以敏锐、细腻的笔触,借用前人诗句中的优美形象,结合自己对“少年易老学难成”的深切感受,把时间快过,岁月易逝的程度,用梦未觉,梧叶秋声来比喻,十分贴切,备增劝勉的力量;从而使“一寸光阴不可轻”的题旨得以更鲜明的体现,给读者留下深刻难忘的印象。

(11)、旁人不知道此时此刻我内心的快乐,还以为我在学少年模样趁着大好时光忙里偷闲呢。

(12)、《偶成》诗是作者用诗歌的形式总结自己的治学心得,宣扬其理学思想的作品。归纳推理,缺乏形象,枯燥乏味,情理及艺术方面都不甚可取。

(13)、这是一首即景诗,描写春天郊游的心情以及春天的景象,也是一首写理趣的诗,作者用朴素的手法把柔和明丽的春光同作者自得其乐的心情融为一体。开头两句写云淡风轻、繁花垂柳,一片大自然的郁勃生机;第三句是诗意的转折和推进,第四句更进一步说明自己并非学少年偷闲春游,它所要表达的是一种哲理,以及对自然及宇宙的认识。

(14)、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15)、凡读书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是要多诵数遍,自然上口,久远不忘。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谓读得熟,则不待解说,自晓其义也。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却只漫朗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16)、译文:孩儿立下志向走出家乡,学习不取得成就绝不回来。死后何必将尸骨埋葬在故乡的土地,祖国到处都是秀丽的山河,可以作为安息的地方。

(17)、假如说姑且等到明天到了再去做,但是明天还有明天的事情啊!

(18)、本诗中的“劝”起着统领全篇的作用。“劝”解释为“勉励”的意思。

(19)、今天又没做事情,那么这件事情何时才能完成呢?

(20)、现在为诸位写这首《今日》诗,请从今日就开始努力工作吧!

4、

(1)、这首诗的特色是言近旨远,意象鲜明,贴近生活,而又诗意含蓄,寄情远大,诉说的是对整个现实、人生的忧虑与感愤。

(2)、时人不识余心乐,将谓偷闲学少年”,主要是诗人自己内心世界的直接抒发。本来,在云淡风轻的大好春色中漫游,在春花绿柳的簇拥中陶冶自己的情性,这应该是十分自然的事,但是,在扼杀人们性灵的封建时代,这似乎只应该是有些“狂”劲儿的少年人才能千,而须眉长者只应该端然危坐,摆出一副冷冰冰的面孔才行。然而,尽管程颢是一位著名的理学家,尽管他写这首诗时很可能已经是一位蔼然长者,可他仍然无法抗拒大自然对他的吸引,做出一些为“时人”所不能理解的举动。这其中包括了他对自然真性的追求和理解,同时也包括了他对一般“时人”的嘲笑与讽刺,既表现了他对子人生价值的另一种认识,也表现出了他乐在其中,孤芳自赏的高雅。至此,一向被人们认为是道貌岸然的理学家也有意无意地披露了他性格的另一个侧面:他不仅生活在令人窒息的“理”的世界中,还是一个对大自然充满感情的活生生的人,只不过他的感情经常被“理”压抑和扭曲罢了。

(3)、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4)、《偶成》前两句“十五年前花月底,相从曾赋赏花诗。”其中“十五年前”是指夫妇俩在青州屏居的时候,还是赵明诚死之前,夫妻二人在江宁的时候,这恐无人能考证出来。“花月底”指花前月下,也是古代谈情说爱的场景,正是甜蜜的过去反衬出现在的心酸。“相从”,这时指夫妻二人相伴相随。“曾”字点出了那过去的好时光,夫妻二人情趣相投。这是充满了李清照、赵明诚夫妇二人夫唱妇随,花前、月下、赏花、赋诗的甜蜜日子的回忆。

(5)、园中的葵菜都郁郁葱葱,晶莹的朝露阳光下飞升。

(6)、《偶成》作者是宋代文学家朱熹。其古诗全文如下:

(7)、富贵不惑贫贱亦是安乐,男人做到此境便是英雄。

(8)、译文:我劝你不要太注重追求功名利禄,要珍惜少年求学的最好时期。

(9)、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

(10)、青春的日子十分容易逝去,学问却很难获得成功,所以每一寸光阴都不能轻易放过。

(11)、“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这是诗人用切身体会告戒年轻人的经验之谈,说明人生易老,学问难成,因而必须爱惜光阴。因其“易老”、故“不可轻”,可见惜时之重要。说明应该珍惜自己美好的年华,努力学习,切莫让可贵的时光从身边白白地溜走。

(12)、如今的花还是与往年的一样,怎么我的心情却与往年不一样了?

(13)、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

(14)、告诫人们要珍惜光阴,追求学业,感叹人生苦短,要抓紧时间学习,将来才不会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不因碌碌无为而蹉跎人生。青春的日子容易逝去,学问却很难成功,所以每一寸光阴都要珍惜,不能轻易放过。还没从美丽的春色中一梦醒来,台阶前的梧桐树叶就已经在秋风里沙沙作响了。

(15)、青春的日子十分容易逝去,学问却很难获得成功,所以每一寸光阴都不能轻易放过。

(16)、“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诗人以敏锐、细腻的笔触,借用前人诗句中的优美形象,结合自己对“少年易老学难成”的深切感受,把时间快过,岁月易逝的程度,用梦未觉,梧叶秋声来比喻,十分贴切,备增劝勉的力量;从而使“一寸光阴不可轻”的题旨得以更鲜明的体现,给读者留下深刻难忘的印象。

(17)、云儿淡,风儿轻,时近春日中午,傍着花,随着柳,我向河岸漫步。

(18)、池塘春草梦:这是一个典故,此处活用其典,意谓美好的青春年华将很快消逝,如同一场春梦。

(19)、⑷四时:指春、夏、秋、冬四季。佳兴:好兴致。

(20)、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

5、

(1)、风和日丽游春在泗水之滨,无边无际的风光焕然一新。谁都可以看出春天的面貌,春风吹得百花开放、万紫千红,到处都是春天的景致。

(2)、青春的日子十分容易逝去,学问却很难获得成功,所以每一寸光阴都不能轻易放过。

(3)、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宋代朱熹《偶成 / 劝学诗》

(4)、道理通达天地形体以外,深思进入风云变化之中。

(5)、青春的日子容易逝去,学问却很难成功,所以每一寸光阴都要珍惜,不能轻易放过。每等池塘生春草的美梦醒来,台阶前的梧桐树叶就已经在秋风里沙沙作响了。

(6)、岂不知还没有等到那个时候台阶前的梧桐叶已经枯萎凋零了——大好时光已经过去了。

(7)、《观书有感其二》作者为宋朝文学家朱熹。古诗词全文如下:

(8)、《偶成》是北宋诗人程颢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是作者用诗歌的形式总结自己的治学心得,宣扬其理学思想的作品。诗的首联从日常起居入手,写贬官后闲适生活,其余三联均围绕说理展开,中间二联体现的是作者的自然观,尾联则是作者的人生观,这些都十分典型地体现了宋代理学知天命、乐大道的通达态度。这首诗注重归纳推理,缺乏形象,枯燥乏味,情理及艺术方面都不甚可取。

(9)、译文:应当趁年富力强之时勉励自己努力奋斗,光阴流逝,并不等待人。

(10)、译文:青春的日子十分容易逝去,学问却很难获得成功,所以每一寸光阴都不能轻易放过。没等池塘生春草的美梦醒来,台阶前的梧桐树叶就已经在秋风里沙沙作响了。

(11)、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儒学集大成者,世尊称为朱子。

(12)、偶成宋·朱熹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13)、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晋代陶渊明《杂诗十二首·其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