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鞭策自己的四字成语133句

鞭策自己的成语

1、鞭策自己的短句

(1)、(出自):《诗经·卫风·氓》:“夙兴夜寐,靡有朝矣。”

(2)、策顽磨钝:鞭策愚顽,磨砺迟钝。极言勉力奋进。  

(3)、百折不挠:折,挫折;挠,弯曲。比喻意志坚强,无论受到多少次挫折,毫不动摇退缩。

(4)、原是车胤用口袋装萤火虫来照书本,孙康利用雪的反光勤奋苦学的故事。后形容刻苦攻读。

(5)、坚韧是成功的一大要素,只要在门上敲得够久够大声,终会把人唤醒的。

(6)、试着每天给自己一个希望,不为明天烦恼,不为昨天叹息,只为今天更美好!

(7)、(4)本文成语解释除注明外均引自《中国成语大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7年版。

(8)、见风使舵:指看情势办事,一般作贬义词;也可作褒义词。

(9)、唐尧,即三皇五帝时期的尧帝。唐尧故土,即隆尧县的柏人城和尧山,就是尧帝建都发祥之地,史书记载:“柏人城,尧所都也”。

(10)、灯红酒绿:既可形容寻欢作乐的腐化生活,又可以形容都市或娱乐场所夜晚的繁华景象。

(11)、破釜沉舟:砸碎锅,凿沉船。比喻下定决心,不顾一切,干到底。表示专心学习的成语全神贯

(12)、释义:锥:锥子;股:大腿。 晚间读书时想睡觉,就用锥子刺自己的大腿,以保持清醒。形容学习勤奋刻苦。

(13)、海底捞月:可以比喻去做根本不能做到的事,贬义词;也可以形容弯下身子抓起很快就要落地的东西时的动作姿态,中性词。                            

(14)、1无声无臭:没有声音,没有气味。比喻默默无闻,也比喻对外界没有什么影响。

(15)、翻江倒海:形容水势浩大,比喻声势或力量巨大,也比喻情绪、心思波动得厉害。

(16)、处之泰然:形容处理事情不慌不忙,沉着镇定,也可指对事情无动于衷。

(17)、废寝忘食:废:停止。顾不得睡觉,忘记了吃饭。形容专心努力。

(18)、处之泰然:形容处理事情不慌不忙,沉着镇定,也可指对事情无动于衷。

(19)、高视阔步:可以形容气概不凡,含褒义;也可以形容态度傲慢,含贬义。

(20)、“飘瓦”取自《达生》:“虽有忮心者,不怨飘瓦。”

2、鞭策自己的四字成语

(1)、火大无湿柴:火势旺盛时,潮湿的柴草照样可以燃烧。也比喻在强大的势力或热烈的环境中,再顽固的人也会受感染。

(2)、不到黄河心不死:比喻不达目的不罢休。也比喻不到实在无路可走的的境地不肯死心。

(3)、学无止境:用勤奋学习的方式适应环境。   

(4)、(我的卧?湾)王力|词韵和平仄&普及格律诗知识(10)●卧虎文学课堂

(5)、一定要有自知之明,别人把你捧上天,但你自己要记得回到地面。

(6)、10甚嚣尘上:后用以形容议论喧腾。也形容反动言论十分嚣张。

(7)、与大家分享成功学与励志的句子,激发斗志,燃起激情,让你对生活和工作充满活力和热情,活出一个更加精彩的自己。

(8)、有一次耕柱子又偷懒贪玩没有完成墨子布置的作业,墨子很生气,就责备了他几句,耕柱子不服气地说:“难道我就没有比别人好的地方了吗?”墨子说:“假如我要上太行山,要用一匹快马或者一头慢牛来驾车,你觉得应该用鞭子鞭打快马呢?还是鞭打慢牛呢?”耕柱子毫不犹豫地回答:“那当然是鞭打快马了。”墨子说:“为什么要鞭打快马呢?”耕柱子说:“因为马比牛跑得快,值得鞭策。”墨子说:“这正是我对你生气的原因,我觉得你和快马一样值得鞭策。”耕柱子听后立刻醒悟了,原来老师责备自己是为了鞭策自己更加进步。

(9)、鲤鱼跳龙门:古代传说黄河鲤鱼跳过龙门,就会变化成龙。比喻中举、升官等飞黄腾达之事。也比喻逆流前进,奋发向上。

(10)、10入木三分:形客书法笔力强劲,也比喻见解、议论十分深刻、恰切。

(11)、释义:自强:自己努力向上;息:停止。自觉地努力向上,永不松懈。

(12)、(解释)(形)兴奋;振奋:欢欣~|令人~。②(动)使振奋起来:~人心|~士气。[反]打击。

(13)、谓高尚的节操可以激励人振奋向上。语出《孟子·万章下》:“故闻伯夷之风者,顽夫廉,懦夫有立志。”

(14)、“虚舟”取自《山木》:“方舟而济于河,有虚船来触舟,虽有褊心之人,终不怒也。忽有一人在其上,则一呼张之,一呼歙之。一呼而不闻,再呼而不闻,于是三呼也,则必以恶声随之。向不怒而今怒,向虚而今实也。人能虚己以游世,其孰能害之?”

(15)、灯红酒绿:既可形容寻欢作乐的腐化生活,又可以形容都市或娱乐场所夜晚的繁华景象。

(16)、苦心孤诣:指精心研究学问或技艺,很有独到之处。也指辛苦经营,为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而煞费苦心。

(17)、读音:( zì qiáng bù xī )

(18)、读音: ( xī mèi xiāo xīng )

(19)、励精图治:是指如同奋发图强,在我们有限的青春时光中,去发挥和激昂无限的可能吧!

(20)、历世磨钝:激励世人,使鲁钝的人奋发有为。同“历世摩钝”。   

3、鞭策自己的成语故事

(1)、一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不可能终其一生挺立潮头,关键是要有自知之明,适可而止。

(2)、捞稻草:比喻在绝望中作徒劳无益的挣扎,也比喻乘机捞好处。

(3)、1守株待兔:原比喻希图不经过努力而得到成功的侥幸心理。现也比喻死守狭隘经验,不知变通。

(4)、笃志好学:笃志:专心一志,立志不变。专心致志,勤奋好学。  

(5)、琴瑟不调:谓琴瑟合奏时,声音没有调整得和谐。比喻夫妻不和。

(6)、出处:宋·黄庭坚《跛奚移文》:“截长续短;凫鹤皆忧;持勤补拙;与巧者俦。”

(7)、世界上没有人欠你什么,如果你习惯于埋怨批评索取,今生亏欠你最多的其实是你自己!

(8)、闻鸡起舞:是指听到鸡叫就起来舞剑。后比喻有志报国的人及时奋起。

(9)、缠绵悱恻:形容内心苦闷难以排遣,也指诗文等感情深沉,言辞婉转。

(10)、此语出自《尚书·舜典》:“纳于大麓﹐烈风雷雨弗迷。”《唐山县志》记载“大麓弗迷,尧之所以试舜也,宣务山为大麓,……以此山为舜纳于大麓之迹”,隆尧西部旧称唐山县,是唐尧始封之地,也是尧“试舜于大麓”的地方,人们为了纪念尧帝在这里的丰功伟绩,后改名为尧山,其中一峰称宣务山,古称虚无山、大麓。《辞源》是这样解释的:“尧纳舜于大麓,烈风雷雨不迷”。后人用此语,赞扬应付复杂环境的能力。

(11)、多(duō)难(nàn)兴(xīng)邦(bāng)

(12)、10沙里淘金:既比喻费力大而成效少,也比喻从大量的材料中选择精华。

(13)、10擒贼先擒王:指作战要先抓主要敌手。也比喻做事首先要抓关键。

(14)、勃(bó)然(rán)奋(fèn)励(lì)

(15)、搦朽磨钝:指才能低下的人也在激励求进。  

(16)、尧帝年老,不传位子孙,而遍访贤能准备禅让帝位。史书记载:“舜,年以孝闻。”舜,少年丧母,父双目失明,继母生了个弟弟起名叫象;继母不贤,与象挑唆其父多次谋害舜,均未得逞。舜仍以贤孝待父母,以慈爱待幼弟。尧帝因舜贤孝意欲传位于舜,后在我们这一带考察舜“入于大麓,烈风雷雨不迷”。因舜有真才实学,又能为民造福,尧将帝位禅让于舜。尧舜两帝时期风调雨顺,国泰民安,所以有“尧天舜日”之称。隆尧县一带作为尧舜二帝的发祥之地,“尧天舜日”这一比喻太平盛世的成语便起源于这里。

(17)、顾影自怜:既指孤独失意的样子,也指自我欣赏.

(18)、八仙过海,各显其能:八仙:道教传说中的八位神仙。比喻做事各有各的一套办法。也比喻各自拿出本领互相比赛。

(19)、沁人心脾:渗入到人的内脏。多形容吸人芳香、凉爽的空气或饮进清凉饮料,使人感到舒适,也形容文学艺术作品美好、动人,使人深受感动。

(20)、龙飞凤舞:如龙飞腾,似凤飞舞。原形容气势奔放雄壮。现多形容书法笔势活泼,形容灵活熟练地书写,也形容栩栩如生的龙凤造型艺术。

4、鞭策自己的成语有哪些

(1)、浩然正气:人间正道是沧桑,青春是一时的,但正气是一生的,从青年时代就保持大气浩方、志存高远。

(2)、平铺直叙:既可形容说话或写文章平平淡淡,没有起伏,重点不突出,含贬义;也可指说话或写文章时不加修饰,直接地简单地说出自己的意思,含褒义。

(3)、搦朽磨钝:指才能低下的人也在激励求进。   

(4)、清风明月:清凉的风,明亮的月用以比喻高人雅士的风致。

(5)、(解释):夙:早;兴:起来;寐:睡。早起晚睡。形容勤奋。

(6)、其实,牧马童子正是泰隗,而泰隗就是“道”的化身。因为道“先天地生而不为久,长于上古而不为老”(《大宗师》),所以能够保持“童子”之身。牧马童子教导黄帝,“治天下”应该像“牧马”一样“无为”,仅须“去其害马者”即可。

(7)、释义:晚睡早起。形容勤奋不息。同“夙兴夜寐”。

(8)、当你对未来滔滔不绝时,请不要忘记你现在在干什么。

(9)、婆婆妈妈:形容言语罗嗦,办事不干脆利落。也形容感情脆弱。

(10)、(近义词)勉力、勉励、使令、鼓舞、役使、驱使、差遣、激励、鞭策、鼓励

(11)、规行矩步:既比喻墨守成规,不知变通,也比喻举动合乎规矩,毫不苟且。

(12)、而且,成语的语言规范,可以让孩子们在听故事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学到大量的新词和优美的语句,为他们积累丰富的语言滋养。爸妈千万不要强行让孩子们背诵记忆成语,只需让他们享受听故事的过程就好,日积月累,我们一定会发现孩子运用词汇能力的发展和变化,以及有故事的词汇带给他们那份充盈的愉悦和满足。

(13)、策顽磨钝:鞭策愚顽,磨砺迟钝。极言勉力奋进。

(14)、(历世磨钝):激励世人,使鲁钝的人奋发有为。同“历世摩钝”。

(15)、引锥刺股:锥:锥子;股:大腿。晚间读书时想睡觉,就用锥子刺自己的大腿,以保持清醒。形容学习勤奋刻苦。

(16)、自知:自己了解自己;明:看清事物的能力。指了解自己的情况,对自己有正确的估计。《老子》第三十三章:“知人者智也,自知者明也。”

(17)、假如你的超过1000字,这是因为你的自知之明很差,这就是你的问题。

(18)、(8)《孟子·告子上》,载焦循:《孟子正义》,沈文倬点校,(北京)中华书局1987年版。

(19)、(历世摩钝):激励世人,使鲁钝的人奋发有为。亦作“历世磨钝”。

(20)、千锤百炼:形容对诗文多次加工润色,精益求精。也比喻经过多次斗争和考验。

5、鞭策自己的词语

(1)、勤学好问:勤奋学习,不懂的就问。比喻善于学习。   

(2)、百发百中这则成语的意思是射一百次,中一百次,形容弹无虚发。泛指射击技术高明,每发必中;也比喻对事惰的预料有充分把握,从不失算。

(3)、释义:晚睡早起。 形容勤奋不息。同“夙兴夜寐”。

(4)、即使爬到最高的山上,一次也只能脚踏实地地迈一步。

(5)、另起炉灶:既比喻脱离集体另搞一套,也比喻重新做起。

(6)、顺其自然:当然,这个成语不要成为睡懒觉和湖吃海喝顺应胃口等的借口,这里是鼓励朋友们对待事物的变化和发展,应该顺应和利用客观规律,违背规律的举动必然失败。

(7)、策顽磨钝:鞭策愚顽,磨砺迟钝。极言勉力奋进。   

(8)、昏天黑地:①形容大色昏暗,②形容人神智不清,③形容人生活荒唐颓废,④形容大都或吵闹得厉害,⑤形容社会黑暗或秩序混乱。

(9)、(示例):相传文人目多眚,归咎读书,~,以致损明。

(10)、廉顽立懦:指高尚的节操可以激励人振奋向上。  

(11)、出处:《尚书·君陈》:“惟日孜孜,无敢逸豫。”《后汉书·鲁丕传》:“性沉深好学,孳孳不倦。”《三国志·蜀书·向朗传》:“乃更潜心典籍,孜孜不倦。”

(12)、(解释)(书)(动)用鞭子赶;驱使。[近]驱赶。

(13)、豁然开朗:由狭窄幽暗变而为宽敞明亮;也形容原来不明白,一下子领悟了。

(14)、虽然在国际上处处受到打压,但切记多难兴邦,这正是时代在考验我们。

(15)、1优孟衣冠:春秋时楚国著名艺人优孟,穿戴巳死的孙叔敖的衣帽,模仿他的言谈举止,假冒孙叔敖,去规谏庄王。庄王受了感动。现多用“优孟衣冠”指化装表演,也比喻一味模仿,以求形似。

(16)、奋:振作;发:激励;蹈:踩,引伸为做,实行;厉:猛烈,迅疾。精神振奋,行动迅猛。

(17)、出处:《孟子·尽心上》:“鸡鸣而起,孳孳为善者,舜之徒也。”

(18)、圆木警枕:用圆木做枕头,睡着时容易醒,不会懒惰。形容鞭策自己,勤奋不懈。冬寒抱冰,夏热握火:形容发奋图强,刻苦磨练自己。

(19)、牛角挂书:把书挂在牛角上,边放牛边看书。比喻勤奋好学。

(20)、分庭抗礼:比喻双方平起平坐,不相上下。有时也指相互对立,或搞分裂、闹独立的言行。

(1)、即使是不成熟的尝试,也胜于胎死腹中的策略。

(2)、1捉襟见肘:原指衣服破烂,生活穷困。后来也比喻顾此失彼,无法应付。

(3)、人生最好的旅行,就是你在一个陌生的地方,发现一种久违的感动。

(4)、出处:《南史·宋纪上·武帝》:“是故夕寐宵兴,搜奖忠烈;潜构崎岖,遇上履虎;乘机奋发,义不图全。”

(5)、破釜沉舟:是比喻行事果决,抱持著只往前看而不回头的决心。

(6)、1树欲静而风不止:树想要静下来,风却不停地刮着。原比喻事情不能如人的心愿。现也比喻阶级斗争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

(7)、成语解释:一听见鸡叫就起床练剑。形容有志报国之士奋发图强;也比喻抓紧时间不懈努力。鸡:鸡鸣报晓。

(8)、不怕官,只怕管:指直接管的人要比官更有权威。也指在人管辖之下,一切只能听命于他。

(9)、光怪陆离:形容奇形怪状,五颜六色。也形容事物离奇多变。

(10)、1洗心革面:比喻将错误的思想清除,改变原来的面目,也比喻人犯过错的人改过自新,重新做人。

(11)、扬(yáng)清(qīng)厉(lì)俗(sú)

(12)、中考一模后,这位妈妈是如何帮孩子分析的:从一张语文试卷说起

(13)、1左右逢源:事情不管怎样进行都很顺利,也比喻为人处世圆滑。

(14)、聚沙成塔:聚细沙成宝塔。原指儿童堆塔游戏。后比喻积少成多。   

(15)、你若不给自己输的可能,你也不会有赢的机会。

(16)、鞭(biān)辟(pì)入(rù)里(lǐ)

(17)、1纸上谈兵:在纸面上谈论打仗。比喻空谈理论,不能解决实际问题。也比喻空谈不能成为现实。

(18)、0暗送秋波:既指献媚取宠,暗中勾结,也指有情人暗中眉目传情。

(19)、成语“呆若木鸡”出自《达生》:“鸡虽有鸣者,已无变矣,望之似木鸡矣,其德全矣。异鸡无敢应,见者返走矣。”作者以驯养斗鸡为喻,譬解至人如何葆德——“至勇不忮”(《齐物论》)。天赋真德需“内葆之而外不荡”(《德充符》),如木鸡至勇而不凶狠,却被误用为贬义词:呆得像木雕的鸡一样,形容因恐惧、惊讶而发愣的样子。

(20)、与被误解的“呆若木鸡”“槁木死灰”一样,以儒家价值观视之,“浑沌”当然也不会是褒义词,早在《左传》中已有“愚昧,不明事理”(9)之义。而以道家价值观看,不仅“浑沌”是褒义词,连“愚”也经常含褒义。因为自知其愚者才是至知,所谓“知不知,上”(《老子》七十章),西哲苏格拉底也说:“我只知道我一无所知。”而不自知其愚者才是至愚。《老子》二十章曰:“我愚人之心也哉,沌沌兮!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沌沌”“昏昏”“闷闷”,正是自知其愚的道家式“浑沌”。“昭昭”“察察”,则是不自知其愚的儒家式聪明。道家自知其愚,源于对天道与自我的认知,“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养生主》),“计人之所知,不若其所不知”(《秋水》)。懂一滴水就自以为知大海,明一些理就以为真理在握,都不过是井鱼夏虫,一曲之士。以为明白一些事理即为“明察”,则如斗志旺盛的斗鸡,喜论是非短长,爱争尊卑高下,所谓“德荡乎名,知出乎争”(《人间世》)。正因自知“知有聋盲”(《逍遥游》)、“人固受其黮暗”(《齐物论》),至人才要坐忘七窍的小聪明,修炼“呆若木鸡”的大“浑沌”,不以“得一察焉以自好”(《天下》),从而葆守真德不外荡不耀炫,不以一己之德强加他人之德。

(1)、有关勤奋、刻苦学习的部分成语及解释:囊萤映雪:用萤火虫照明读书,借着雪光照明读书.形容勤学苦读.悬梁刺股:把头发挂在梁上,用锥子刺自己的大腿.形容发奋刻苦学习.韦编三绝:韦:熟牛皮.韦编:古代用竹简写书,用熟牛皮条把竹简编编联起来,做“韦编”.三:多次.绝:断.反复研读,以致编联竹简的的皮绳断了多次.指读书勤奋刻苦.程门立雪:冒着大雪在程颐的门前站着,形容尊师重道,虔诚求教.凿壁偷光:凿穿墙壁引过光线.形容家境贫困仍刻苦勤学.牛角挂书:把书挂在牛角上,边放牛边看书.比喻勤奋好学.昼耕夜诵:白天种地,夜晚读书,形容抓紧时间学习,读书勤奋.圆木警枕:用圆木做枕头,睡着时容易醒,不会懒惰.形容鞭策自己,勤奋不懈.冬寒抱冰,夏热握火:形容发奋图强,刻苦磨练自己.卧薪尝胆:在柴草上睡觉,饭前先尝尝苦胆.比喻刻苦自励,发奋图强.破釜沉舟:砸碎锅,凿沉船.比喻下定决心,不顾一切,干到底.表示专心学习的成语及部分成语解释:全神贯注、聚精会神、目不转睛、一心一意、目不斜视、一丝不苟、孜孜不倦、废寝忘食、专心致志手不释卷发愤忘食fāfènwàngshí努力学习或工作,连吃饭都忘了.形容十分勤奋.《论语•述而》:“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既这样~起来,也好,就由你去.(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三十四回)焚膏继晷féngāojìguǐ点上油灯,接续日光.形容勤奋地工作或读书.唐•韩愈《进学解》:“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相传文人目多眚,归咎读书,~,以致损明.(清•张潮《虞初新志•三侬赘人广自序》)鸡鸣而起jīmíngérqǐ鸡叫时就起床.形容勤奋不怠.《孟子•尽心上》:“鸡鸣而起,孳孳为善者,舜之徒也.”~,孜孜焉,亦不为利.(唐•韩愈《上宰相书》)近:闻鸡起舞将勤补拙jiāngqínbǔzhuō以勤奋弥补笨拙.唐•白居易《自到郡斋题二十四韵》:“救烦无若静,补拙莫如勤.”牛角挂书niújiǎoguàshū比喻读书勤奋.《新唐书•李密传》:“闻包恺在缑山,往从之.以蒲鞯乘牛,挂《汉书》一帙角上,行且读.”勤能补拙qínnéngbǔzhuō勤奋能够弥补不足.宋•邵雍《弄笔吟》:“弄假像真终是假,将勤补拙总轮勤.”燃糠自照ránkāngzìzhào比喻勤奋好学.《南史•顾欢传》:“乡中有学舍,欢贫无以受业,于舍壁后倚听,无遗忘者.夕则燃松节读书,或燃糠自照.”手不释卷shǒubùshìjuàn释:放下;卷:指书籍.书本不离手.形容勤奋好学.《三国志•吴书•吕蒙传》注引《江表传》:“光武当兵马之务,手不释卷.”闵象南老好观书,年七十余,每夜漏下二三十筹,~.(清•王晫《今世说•德行》)夙兴夜寐sùxīngyèmèi夙:早;兴:起来;寐:睡.早起晚睡.形容勤奋.《诗经•魏风•氓》:“夙兴夜寐,靡有朝矣.”可怜数载宫闱,克勤克俭,~,何敢轻为妄作,有黍姆训.(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七回夙夜匪懈sùyèfěixiè夙夜:早晚,朝夕;匪:不;懈:懈怠.形容日夜谨慎工作,勤奋不懈.《诗经•大雅•烝民》:“既明且哲,以保其身,夙夜匪解,以事一人.”韦编三绝wéibiānsānjué韦编:用熟牛皮绳把竹简编联起来;三:概数,表示多次;绝:断.编连竹简的皮绳断了三次.比喻读书勤奋.《史记•孔子世家》:“读《易》,韦编三绝.”我们提倡~的读书精神,更提倡学以致用,期待创新人才的大量涌现.学如不及,犹恐失之xuárúbùjí,yóukǒngshīzhī学习好像追赶什么,总怕赶不上,赶上了又怕被甩掉.形容学习勤奋,进取心强.又形容做其他事情的迫切心情.《论语•秦伯》:“子日:‘学如不及,犹恐失之.’”秋间又过太湖,游石公、飘渺诸峰……明年将为天台、雁荡之行.~.(清•袁枚《小仓山房尺牍》第一百0六首.)一曝十寒yīpùshíhán曝:晒.原意是说,虽然是最容易生长的植物,晒一天,冻十天,也不可能生长.比喻学习或工作一时勤奋,一时又懒散,没有恒心.《孟子•告子上》:“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曝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他们跑出英文教室,说的听的依然是中国话.这只是‘~’的办法罢了,对于理解的功夫完全抛荒.(叶圣陶《英文教授》)业精于勤yèjīngyúqín业:学业;精:精通;于:在于;勤:勤奋.学业精深是由勤奋得来的.唐•韩愈《进学解》:“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勇猛精进yǒngměngjīngjìn原意是勤奋修行.现指勇敢有力地向前进.《无量寿经》卷上:“勇猛精进,志愿无倦.”是僧闻言,即对佛发愿,~,自是宴然无梦矣.(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卷四)引锥刺股yǐnzhuīcìgǔ锥:锥子;股:大腿.晚间读书时想睡觉,就用锥子刺自己的大腿,以保持清醒.形容学习勤奋刻苦.《战国策•秦策一》:“(苏秦)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朝斯夕斯zhāosīxīsī早上这样,晚上也这样.形容求学勤奋而有恒心.《三字经》:“朝于斯,夕于斯.”孜孜不倦zīzībùjuàn孜孜:勤勉,不懈怠.指工作或学习勤奋不知疲倦.《尚书•君陈》:“惟日孜孜,无敢逸豫.”《后汉书•鲁丕传》:“性沉深好学,孳孳不倦.”《三国志•蜀书•向朗传》:“乃更潜心典籍,孜孜不倦.”他长年累月~地工作.朝乾夕惕zhāoqiánxītì乾:乾乾,即自强不息;惕:小心谨慎.形容一天到晚勤奋谨慎,没有一点疏忽懈怠.《周易•乾》:“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虽肝脑涂地,岂能报效万一?惟~,忠于厥职.(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十八回)昼耕夜诵zhòugēngyèsòng白天耕种,夜晚读书.比喻读书勤奋.《魏书•崔光传》:“家贫好学,昼耕夜诵,佣书以养父母.”孳孳不倦zīzībùjuàn指工作或学习勤奋不知疲倦.《尚书•君陈》:“惟日孜孜,无敢逸豫.”《后汉书•鲁丕传》:“性沉深好学,孳孳不倦.”《三国志•蜀书•向朗传》:“乃更潜心典籍,孜孜不倦.”我所知道的木刻家中,有罗清桢君,还是~.(《便迅书信集•致李华》)也作:孜孜不倦

(2)、廉(lián)顽(wán)立(lì)懦(nuò)

(3)、繁文缛节:繁琐过多的礼节、仪式。现也用来比喻繁琐多余的手续。

(4)、出处:《战国策·秦策一》:“(苏秦)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

(5)、平易近人:指态度谦和,没有架子,使人容易接近,也指(文章、讲话)浅近易懂,使人喜欢看,喜欢听。

(6)、(多难兴邦):邦:国家。国家多灾多难,在一定条件下可以激励人民奋发图强,战胜困难,使国家强盛起来。

(7)、回光返照:比喻人临死前忽然一阵短暂的神志清醒或精神振奋。也比喻事物衰亡前出现的短暂兴旺的现象。

(8)、(欲与更多中考家长交流信息可以加QQ群:95749380)

(9)、出处:《周易·乾》:“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10)、0不省人事:昏迷,失去了知觉。也指不懂得人情世事。

(11)、释义:锥:锥子;股:大腿。晚间读书时想睡觉,就用锥子刺自己的大腿,以保持清醒。形容学习勤奋刻苦。

(12)、金声玉振:用钟发声,用磬收韵,集众音之大成。比喻德行高尚,才学卓绝,也比喻文辞优美。

(13)、1雁过拔毛:大雁飞过能拔下毛来。形容武艺高强,也形容盘剥勒索严重,连高空飞过的大雁也不放过。比喻经手办事便捞点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