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三国智谋排行榜100名103句

三国智谋排行榜

1、三国智谋排行榜

(1)、诸葛亮,生于公元一八一年,死于公元二三四年,三国时蜀国政治家、军事家、天下奇才,字孔明,琅琊郡(今山东省沂南)人,号“卧龙”先生,汉司隶校尉诸葛丰的后代,幼年丧父母,随叔父生活,建安十二年(公元二0七年)被刘备三顾茅芦的诚意感动,出任刘备军师,并帮助刘备占领荆州、益州、汉中,是赤壁大战的主要指挥者之一。

(2)、退一步说,如果曹操大意,真的被吕伯奢告了密,被逮捕诛杀,世人是不是又耻笑曹操愚蠢哪?

(3)、在18路诸侯会盟之后,荀彧也就跟随了曹操。当时曹操实力较小,而且地盘也不多。而荀彧却与曹操的想法一样,他认为只要有人才,那么地盘也就来了。反之,如果只有地盘,没有人才,那么迟早这些地盘也都会是别人的。

(4)、其次来说说第三名的荀彧和第四名的庞统,这两位其实分别是郭嘉和诸葛亮的低配版,荀彧本身就被誉为“王佐之才”,也的确是帮助曹操赢得了官渡之战,但是荀彧的计谋其实没有郭嘉和诸葛亮那么神,这也是荀彧不如郭嘉和诸葛亮的地方。而庞统在外的名声可以说是与诸葛亮持平的,毕竟一直有传言说“卧龙凤雏得一人可安天下”,但是庞统的战绩比较少,而且庞统还没有发挥真正实力就死了,所以本应该与诸葛亮并列的庞统也就只能屈居第四位了。

(5)、曹操的智力碾压一切,是整个三国最诡计多端的人,不论是不论是内,政外,交还是行军打仗,几乎算无遗策。智商太高了。

(6)、主意比曹操多,杀敌比曹操多,但不能说明他们就比曹操厉害吧。

(7)、既是名将,又有有智有勇,堪与周瑜媲美。当然,鲁肃在三国演义里面始终是一位仁慈的长者,忠厚有余,才智不足,经常为周瑜、诸葛亮斗智施谋所戏弄。

(8)、恐怕吕伯奢的家庭状况,还不足以来个朋友就杀猪的地步吧。

(9)、再一个就是排除了一众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武将。第一个被淘汰的就是吕布,其次是典韦、颜良、文丑、许褚、甘宁等等。差点忘了,还有上将潘凤!

(10)、三国中有太多的能人异士,那些个让人折服的智慧的奇谋跌计。

(11)、曹操是最精明的,尽管是文学青年,情感丰富,但他更是政治家,肚子里的小九九清楚得很。他不会做折本的买卖的。

(12)、然而,张绣却被贾诩害惨了。杀子之仇,曹操岂能不报。最后张绣北征乌桓的途中,连同儿子,一同被曹丕以谋反罪名弄死了。第二名 郭嘉

(13)、曹操击败袁术后,再议征讨张绣。贾诩以将计就计之法,再次令曹操中伏,大损兵马,将领于禁、吕虔亦受战伤。后来曹操退兵,张绣、刘表议欲追袭,贾诩认为必败,果如其言;然而贾诩又劝二人再次起兵追袭,张绣听从其计,结果大胜而还。此回尽显贾诩料事如神的本领。

(14)、庞统急功冒进,被乱箭射死,是其一大短板。第6位:荀攸荀攸在相当长时期内,都一直担任曹操的谋主,曹操对他的评价是“非常人也,吾得与之计事,天下当何忧哉”!

(15)、主意比曹操多,杀敌比曹操多,但不能说明他们就比曹操厉害吧。

(16)、张绣和贾诩杀了他的爱子,还能够再次容纳他们,难道就因为陶谦杀了他的父亲,就把百姓杀绝吗?曹操就不考虑人心、民心吗?

(17)、徐庶识破了曹仁的金门八锁阵,又用计攻取樊城,实属高级谋士。但徐庶未能识破程昱的笔迹(模仿徐母笔迹),弃刘投曹,被母亲大骂“弃明投暗、忠奸不辨,枉读了圣贤书”。赤壁之战期间,徐庶能够识破庞统的连环计,但闭口不言。赤壁之战后,徐庶借口跑路,全身而退。第7位:庞统演义中的庞统,不像诸葛亮那样多智近妖,还是比较接地气的;尤其是耒阳县断案,就比较写实。

(18)、在小说《三国演义》中,鲁肃是以一个老实人的形象出现,孙权继位后为周瑜推荐,仕于孙权,为孙权谋划战略,深受器重。赤壁之战时,鲁肃力主抗曹,出使联合刘备,并协助诸葛亮、周瑜说服孙权。鲁肃为人忠厚老实,不忍周瑜陷害诸葛亮,多次协助诸葛亮脱险。

(19)、三国谋臣素有“前期看郭嘉,后期看孔明”之说。

(20)、显然,程昱认为曹操才是天下雄主,而刘岱不过是个庸庸碌碌之人,成不了大事。后来,在讨伐吕布的过程中,程昱立有大功。曹操返回许昌后,握着他的手说:如果没有你的话,我现在就回不来了。值得一提的是,当时刘备投靠曹操后,程昱建议曹操将他给杀了,以绝后患。结果曹操不听。我想,若曹操听从了程昱的建议,他就不会兵败赤壁了,也不会出现三国鼎立的局面。说不定,曹操还能统一天下,成就一番霸业!郭嘉俗话说得好,“郭嘉不死,卧龙不出”。这句话虽然是网友编的,但是也可以看出郭嘉在普通民众心目中的位置了。的确如此,在很多人的眼中,郭嘉和诸葛亮一样,都是神一般的人物。官渡之战前,曹操向郭嘉询问计谋。郭嘉一口气指出了袁绍有十个比方比不上他(具体参见《三国志·郭嘉传》)。曹操听后,立刻热血沸腾,巴不得马上跟袁绍决战。郭嘉死后,曹操更是悲痛欲绝,跟身边人多次追悼郭嘉。

2、三国智谋排行榜100名

(1)、尽管陈宫、张邈等人是因为曹操嗜杀而背叛,就陈宫那些人的德性,即便没有曹操的嗜杀也不会安分的。

(2)、但实际上,若论谋士才略,是非诸葛亮而是法正法孝直。

(3)、可能是我自己个人的偏好,我还是最喜欢曹操,认为曹操是最聪明的人。

(4)、可以说贾诩对时局认识之清楚,在三国众多谋士中绝对的佼佼者,是三国中真正的百无一失之人,可以说是算无遗策。贾诩原为董卓部将,董卓死后,遇见打算把军队解散逃跑的李傕、郭汜,于是献计李傕、郭汜召集旧部反攻长安,结果导致天下大乱,军阀割据真正形成,堪称是一席话搅乱天下。

(5)、贾诩(147年-223年8月11日),字文和,凉州姑臧(今甘肃武威市凉州区)人。东汉末年至三国初年著名谋士、军事战略家,曹魏开国功臣。原为董卓部将,董卓死后,献计李傕、郭汜反攻长安。李傕等人失败后,辗转成为张绣的谋士。

(6)、作为袁绍手下的首席谋士,第一功臣,虽然冀、青、幽、并四州虽非尽出田丰之手,但他的功劳对袁氏而言,不可不谓之大。可惜的是,袁绍不是曹操,也不是刘备,不擅用人。倘若得以识人用人,与曹操之争胜负必从长

(7)、如果不能把这些人口迁移出来,把陶谦、吕布、刘备等击败赶走,他们还会再回来。

(8)、谈三国谋士排行,我认为需要把《演义》和《三国志》对比来看,或者说至少要本着正史角度分析,而不是《演义》本身。

(9)、自小被世人称作“王佐之才”的荀彧,作为曹操统一北方的首席谋臣和功臣在战略上为曹操制定并规划了统一北方的蓝图和军事路线,曾多次修正曹操的战略方针而得到曹操的赞赏。

(10)、因而,彻底摧毁这些军阀赖以生存的基础,实际上就是削弱了他的实力,他就会成为无根之木。

(11)、为曹操统一中国北方立下了功勋,史书上称他“才策谋略,世之奇士”,郭嘉实际上是曹操的第一谋士,也是三国中的第一谋士,曹操早期军事智囊团的核心人物之具有超卓不凡的战略眼光和入骨三分的察人目力,因为其大局观出色,在对于作战目标的选择和作战时期的把握上经常有精辟独到的成功建议,在曹操彻底粉碎袁绍,吕布等几个实力强大的军阀,成就北方制霸的过程中谋功至伟。

(12)、不管吕伯奢与曹操的父亲是故人也好,是结义兄弟也罢,就礼节和情义都到不了这个份上。

(13)、曹操最终能把吕布生擒,还是得益于其部下的反叛。

(14)、一个人的聪明不仅仅体现在智商有多高,能有多么高明的主意,更应该是具有处理事情的能力及取得如何的成就。

(15)、三国谋臣素有“前期看郭嘉,后期看孔明”之说。

(16)、庞统,生于公元一七九年,死于公元二一四年,刘备谋士。字士元,襄阳(今湖北省襄樊)人。外号“凤雏”先生,与诸葛亮齐名。

(17)、这位在《三国演义》为了神化诸葛亮被严重丑化的周瑜周公瑾,可谓是一代天骄。

(18)、诸葛亮设计,假装主动为周瑜吊丧,从而给众人留下诸葛亮宽厚大度,周瑜小气不能容人的印象。这是小说里的情节,虽然脍炙人口,但终是虚构事件,与历史不符。

(19)、司马懿帮曹家打仗,打着打着,曹家突然感觉不对劲了,原来祖孙几代打下的基业,“房产证”已经悄无声息地过户到了司马家的名下,等曹家发现之后,一切为时已晚。

(20)、善谋奇策,多次征伐有功,其中最显著的功绩是两次率大军成功抵御诸葛亮北伐和远征平定辽东。对屯田、水利等农耕经济发展有重要贡献。73岁去世,辞郡公和殊礼,葬于首阳山。谥号宣文;次子司马昭封晋王后,追谥司马懿为宣王;司马炎称帝后,追尊司马懿为宣皇帝,庙号高祖。

3、三国兵临天下推荐武将

(1)、司马仲达与曹阿满一样,都是奸雄之流。能够在天下大乱中“常慨然有忧天下心”。也正符了他那“少有奇节、聪明多大略、博学洽闻、伏膺儒教”的名头。

(2)、至于杨修,那是曹操谦虚,在某一方面或许比曹操更有能力,但并不说明就比曹操强。

(3)、贾诩,三国时魏国大臣。字文和,武威女姑臧(今甘肃武威)人,善用计谋,先在郭汜帐中任谋士,后又成为张绣的谋士,张绣曾在宛城用他的计策打败了曹操,张绣兵败后他则归降曹操,曹操在官渡战袁绍、潼关破西凉马超、韩遂,都用他的奇计,曹丕称帝后,官封太尉、魏寿亭侯,死时七十七岁。

(4)、或许也是因为正统因素,两晋对曹魏的打压,才显出诸葛亮的光辉照人,诸葛丞相名垂千古。

(5)、之所以陶谦、刘备、吕布盘踞徐州,就是因为徐州有大量的人口可以依赖。

(6)、或许曹操不会告诉自己行踪真实的目的,但吕伯奢想好好款待的话,理该对曹操言明。

(7)、庞统(179年-214年),字士元,号凤雏,汉时荆州襄阳(治今湖北襄阳)人。东汉末年刘备帐下重要谋士,与诸葛亮同拜为军师中郎将。

(8)、曹操召见郭嘉,共论天下大事,讨论完后,曹操说:“能帮助我成就大业的人,就是他了!”郭嘉离开营帐后,也大喜过望地说:“这才是我真正的主人啊!”从此,郭嘉便当上了曹操参谋军事之官—军师祭酒,为曹操的四方征战出谋献策,忠心效力。

(9)、因而,彻底摧毁这些军阀赖以生存的基础,实际上就是削弱了他的实力,他就会成为无根之木。

(10)、诸葛亮被世人推崇,也仅仅是三国之后,民间越来越多的神化。

(11)、袁绍大败后,田丰遭到逄纪的诽谤,被袁绍赐死在狱内。

(12)、《三国演义》中描写了一大批智慧型的人物,比如蜀国的诸葛亮、庞统、徐庶、姜维,魏国的曹操、司马懿、苟或、邓艾,吴国的周瑜、鲁肃、陆逊……这些智慧型的人物,其实就像胡适所说的包公一样,都是“箭垛式”的人物,是中国人民智慧的化身。而通过这些智慧型的人物所演义的三国故事,不管是变化多端的战争,还是复杂多变的外交,抑或治国治民的政治,无不闪耀着中国人民智慧的光芒。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智慧型人物便是诸葛亮。

(13)、东汉末年,天灾不断,战乱频仍,生存环境极度恶化,人的生存机率极低,随时都可能见不到第二天的太阳。

(14)、东坡曾道: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15)、然而,战争毕竟不是耍嘴皮子。官渡之战的相持阶段,双方打的十分胶着,曹操这边人困马乏,粮草将尽,曹操就给郭嘉写信,问郭嘉怎么办?郭嘉回复:

(16)、贾诩为了自保,三易其主。他先跟着董卓混,董卓被杀之后,树倒猢狲散,董卓的下属李傕、郭汜见带头大哥死了,就想逃回甘肃老家。这时候,贾诩及时阻拦了他们,说了一番话:

(17)、官渡之战前,荀彧曾经点评过袁绍麾下的谋士们,“田丰刚而犯上,许攸贪而不智,审配专而无谋,逢纪果而无用”,但对于沮授,荀彧却唯独不敢指三道四。

(18)、小说一开篇就是“桃园三结义”,“义”这一思想也就自始至终贯穿于整部作品之中,尤其是通过关羽这一形象,典型地宣扬了“义”的思想。

(19)、后来,张绣投靠了曹操。贾诩确实受到了重用,成了曹操五大谋士之他找到了更大的靠山,家人得到了更好的安顿。

(20)、陆逊,这个年轻小伙子。可谓是随孙权时间较久、功劳很大的大臣。

4、三国智谋排行榜前100名

(1)、“上次刚与曹操干仗,还杀了曹操的长子曹昂,侄子曹安民,以及爱将典韦,投靠曹操不是自投罗网吗?”

(2)、耻笑他这么简单的事都看不出来,不是等死吗?

(3)、陈宫错跟了吕布之后,没有良禽择木而栖,而是一条道走到黑,再无回头之路。兵败被俘之后,陈宫心如死灰,即便是曹操挽留,陈宫也毫不回头。第8位:徐庶徐庶事母至孝,又为人豪爽,善兵书,能击剑,深受关羽、张飞的赞赏。

(4)、荀彧、郭嘉都曾经投奔过袁绍,如果他们一直在袁绍手下做事的话,还能有如此的成就吗?

(5)、幼年丧父母,随叔父生活。建安十二年(公元二○七年)被刘备三顾茅芦的诚意感动,出任刘备军师,并帮助刘备占领荆州、益州、汉中,是赤壁大战的主要指挥者之一。

(6)、第六 都督周瑜 周瑜之才若不是诸葛亮协助又怎么能打败曹操呢,不过他和诸葛亮一起,赢了赤壁,也赢得了身前身后名。

(7)、如果不能把这些人口迁移出来,把陶谦、吕布、刘备等击败赶走,他们还会再回来。

(8)、作为袁绍手下的首席谋士,第一功臣,虽然冀、青、幽、并四州虽非尽出田丰之手,但他的功劳对袁氏而言,不可不谓之大。可惜的是,袁绍不是曹操,也不是刘备,不擅用人。倘若得以识人用人,与曹操之争胜负必从长

(9)、小说一直把蜀汉作为中心来描写,尤其是通过刘备这位仁君的形象和诸葛亮这位贤相的形象.突出了作品“拥刘反曹”的主题,表达了人民群众的愿望。作为蜀汉对立面的一个典型形象,就是曹操:小说中的曹操既是奸雄的典型,也是暴君的象征,作品正是通过对这一人物的针砭,体现了人民群众憎恶暴君、反动动乱的愿望。

(10)、周瑜、吕蒙之后,陆逊成为抗拒魏、蜀二国的主要支柱。

(11)、张绣曾在宛城用他的计策打败了曹操,张绣兵败后他则归降曹操。曹操在官渡战袁绍、潼关破西凉马超、韩遂,都用他的奇计。曹丕称帝后,官封太尉、魏寿亭侯。死时七十七岁。

(12)、可能是我自己个人的偏好,我还是最喜欢曹操,认为曹操是最聪明的人。

(13)、史书上称他“才策谋略,世之奇士”。曹操称赞他见识过人,是自己的“奇佐”。很多人认为郭嘉才是三国第一谋士,觉得“郭嘉不死,诸葛不出”,这多少有一点盲目崇拜的因素,毕竟诸葛亮更擅长的是内政。

(14)、再说,能随便就杀个猪招待客人的主,家里还没点好酒吗?

(15)、但孙权对陆逊的重用也只在军事,始终没有交给陆逊军政大权。

(16)、田丰(?-200年),字元皓,钜鹿(今河北巨鹿一带)人,东汉末年袁绍部下谋臣,官至冀州别驾。其为人刚直,曾多次向袁绍进言而不被采纳,曹操部下谋臣荀彧曾评价他“刚而犯上”。后因谏阻袁绍征伐曹操而被袁绍下令监禁。官渡之战后,田丰被袁绍杀害。

(17)、徐庶,字元直,颍州(今河南许昌)人。天下奇才,早年与诸葛亮,庞统同为好友,曾投刘表,后投刘备任军师,帮助刘备接连打败了曹操,后曹操的另一谋士程昱用计骗徐庶投靠曹操,徐庶因老母被曹操所骗自杀,而痛恨曹操,终生没有为曹操设一条计策。

(18)、第四 凤雏庞统 凤雏与诸葛亮齐名,可惜他没有诸葛亮帅气,他矮小面丑有时有些口吃。但正是他的谋略让刘备站稳了荆州,能与曹操孙权三足鼎立。庞统的才学,可媲美战国时的顶级策士。

(19)、正是这位乱国毒士贾诩两败曹操,使其损兵折将。后归顺又屡建奇功,可为谋士亦可为大将。贾诩能在乱世中审时度势,让自己是活得时间最长,还保全了家人,这才是真正的大智慧。从某种程度上而言,贾诩可能是三国时期最聪明的人。

(20)、诸葛亮散文代表作有《出师表》《诫子书》等。曾发明木牛流马、孔明灯等,并改造连弩,叫做诸葛连弩,可一弩十矢俱发。诸葛亮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忠臣与智者的代表人物。

5、三国智谋排行榜前二十名武将

(1)、尽管陈宫、张邈等人是因为曹操嗜杀而背叛,就陈宫那些人的德性,即便没有曹操的嗜杀也不会安分的。

(2)、袁绍田丰,冀州巨鹿人,博览多识,权略多奇,曾在朝中任侍御史,因不满宦官专权,弃官归家,袁绍起兵讨伐董卓,应其邀请,出任别驾,以图匡救王室之志,后袁绍用田丰谋略,消灭公孙瓒,平定河北,虎据四州,田丰曾劝袁绍早日图许,奉迎天子,占据政治上的主动,袁绍不能从。建安四年,曹袁争霸,田丰亦提出稳打稳扎的持久战略,袁绍执意南征而不纳,但在曹操东击刘备时,却以儿子生病为由,拒绝田丰的奇袭许都之计,错失良机,官渡之战,田丰再议据险固守,分兵抄掠的疲敌策略,乃至强谏,被袁绍以为沮众,械系牢狱。

(3)、与刘备一同入川,于刘备与刘璋决裂之际,献上上中下三条计策,刘备用其中计。进围雒县时,庞统率众攻城,不幸中流矢而亡,年仅三十六岁,追赐统为关内侯,谥曰靖侯。后来庞统所葬之处遂名为落凤坡。

(4)、刘备渡江,携带十几万百姓。刘备也知道人口的重要性。

(5)、郭嘉郭奉孝,实乃一代鬼才。可惜的是天妒英才,48岁就英年早逝。倘若郭嘉能活到六十岁,历史就要改写,不会再有三国也不会有以后的司马晋朝。可惜,历史没有如果。

(6)、但从正史角度分析,有“建独断之明,出众人之表,实奇才也”。曾在历史风云变幻中活跃一时的鲁肃,他的心计绝不落于后人。

(7)、司马懿在世的时候,在魏国威望是相当之高的,即使毌丘俭、文钦在其死后讨伐司马师,檄文中依然对司马懿有“故相国懿,匡辅魏室,历事忠贞”等赞誉。史书上称其使“天下欣赖”“天下大悦”。到晋朝初年,司马炎在太康年间做到了“天下无穷人”的太康之治,至司马遹被传像司马懿,而能在当时“誉流于天下”。

(8)、退一步说,如果曹操大意,真的被吕伯奢告了密,被逮捕诛杀,世人是不是又耻笑曹操愚蠢哪?

(9)、徐庶武力智力都是三国第一流的存在,综合素质最高,排第一当之无愧。第二是赵云按照评书里的武力体系,赵云是三国第一勇将,能够一人单挑颜良文丑二将还不落下风。可见其武力多么恐怖。按照三国演义的标准,赵云武力与关羽张飞在伯仲之间。

(10)、即便吕伯奢是冤枉的,曹操这事做得也在情理之中。

(11)、作品通过“桃园结义”的故事,极力宣扬了刘关张的义气,从而表现出明显的“信义”思想。

(12)、荀彧,被曹操称之为“吾之子房”。像这样高的评价,一般人根本就没有那个资格担当的。荀彧乃是最开始跟随曹操的人,可以说荀彧算得上是曹操帐下的元老级人物。

(13)、我们精选出15位谋士,按照综合实力进行排名。第15位:许攸许攸献计火烧乌巢,并不是什么高级谋略,只是贱卖了原公司的核心机密罢了。许攸不仅贪财、手脚不干净,还居功自傲,屡次挑衅曹操的底线。许攸情商较低,竟然在虎痴面前叫嚣,结果被一剑砍死。第14位:郭图郭图善于钻营投机,堪称袁绍阵营中的大忽悠。官渡之战前,郭图阻挠沮授、田丰等人的建议,力主袁绍决战,并说“兵书云,十倍围之,五倍攻之。今以明公之神武,连河朔之强众,伐曹必胜!”火烧乌巢期间,郭图阻挠张郃的建议,力主袁绍攻击曹营,最终令张郃、高览进退两难。

(14)、三国中有太多的能人异士,那些个让人折服的智慧的奇谋跌计。

(15)、三国里面,真正大败曹操者,除周瑜外首推贾诩。

(16)、之所以贾诩、郭嘉、荀彧、杨修等都成为顶尖聪明的人,是因为能在曹操手下做事。

(17)、但从正史角度分析,有“建独断之明,出众人之表,实奇才也”。曾在历史风云变幻中活跃一时的鲁肃,他的心计绝不落于后人。

(18)、细细说来,司隶、豫州、衮州、徐州、冀州、青州、幽州、并州、凉州、以及荆州八郡、平州共十个州级单位。而这一切,皆出自郭嘉之计谋。若论谋士功劳之巨天下无人能出其右,只此一例,足矣。

(19)、天妒英才,法正早夭,刘备十分感伤,连哭数日。在夷陵惨败后,诸葛亮曾经感叹,“若法孝直在,定能劝阻主公不致如此”。第9位:陈宫陈宫被很多人吹高了。

(20)、火烧连营、大败刘备、白衣渡江、智夺荆州。都展示了陆逊在军事方面的才能。

(1)、看看他杀荀彧,杀许攸、杀孔融、杀祢衡、杀杨修等等,都很高明,都不用一套路子。

(2)、刘备对法正的言听计从,非诸葛亮能比。即使东征,以法正的才华,也不会让刘备犯下在彝陵那样的低级错误,而导致惨败。可惜法正终究与郭奉孝一样,英年早逝。不然三国鼎立最终局面会是怎样还尤未可知。

(3)、但实际上,若论谋士才略,是非诸葛亮而是法正法孝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