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曹丕之子曹睿之死62句

曹丕的儿子曹睿死后谁继承皇位

1、曹丕是曹睿的亲生父亲吗?

(1)、司马懿说子建活着迟早会是祸害,阿甄生下的儿子曹睿是我最大的儿子,所以,他很有可能会继承皇位,子健必然会向曹睿靠拢。

(2)、司马懿瓮中捉鳖,把曹爽兄弟三人及曹爽d徒何晏、邓飏、丁谧、桓范等人统统处死,夷三族。参与军事政变的太尉蒋济病死后,朝廷任命王凌为太尉。王凌不满司马懿篡夺魏国天下的阴谋活动,谋立楚王曹彪,策动曹彪在淮南举兵反抗。司马懿突袭逮捕王凌,逼他服毒自杀,并将楚王曹彪擒获处死。然后,司马懿把各地的曹姓王统统集中到邺城,委派官员对他们严密监视,不准他们互相交往联络。这样,司马懿实际上已把魏国政权篡夺到手,但他没有来得及称帝就病死了。

(3)、魏嘉平元年(公元249年)正月,大将军曹爽和他的两位弟弟曹义、曹训陪同魏齐王曹芳到洛阳以南九十里的高平陵去祭奠魏明帝。司马懿利用其长子中护军司马师掌握的兵权,联合太尉蒋济发动军事政变,关闭城门,控制了洛阳。然后,司马懿和蒋济领兵出城,守在洛水浮桥前,上奏魏齐王曹芳,列数曹爽兄弟罪状,请求免除他们的一切职务。年少的魏齐王哪有什么判断力、决策力?大将军曹爽是个无能之辈,一时竟束手无策。大司农桓范建议他挟持魏齐王南走许昌,召集各地曹姓王的军队前来勤王讨伐司马懿,他却回答说,司马懿不就是想剥夺我的权力吗?我回去做个富家翁,落得一身轻,不也挺好吗?于是,他主动请魏齐王下诏免掉了自己的大将军职务,然后护送魏齐王进了洛阳,回到宫中。

(4)、我什么都没做,只是回到家对阿甄露出了微笑。阿甄默不作语,眼神凄凉。

(5)、相比起曹操经常在外征战,难有耽于享乐的环境,纵然喜好美色,但是实际上,却也不能如曹丕、曹叡一般,没日没夜地去享受。

(6)、曹丕继位后后三年曹彰就去世了,死因不明,只知道是在去洛阳觐见曹丕后得了急病,连几个月都撑不到就死在府邸里了。《世说新语》中有曹丕用毒枣害死曹彰一说,虽然只是小说家言,但也反应了曹彰的死似乎是不同寻常的。接着就是曹植了,按理说曹丕对其恨之入骨,要毒死的应该也是他才对,可事实上,曹植一直活到了太和四年(公元232年),比曹丕还活多了六年。但转念一想,在当时曹植如果死了,那凶手是谁就不言自明,或许是为了排除舆论的压力,所以曹丕一直没对曹植下狠手,而是用了另外一种方法去打压他。

(7)、徐干、阮瑀、应玚、刘桢,他们都不喜欢我,但是当他们死后,我仍然不计前嫌,把他们生前所写编撰成集。

(8)、毕竟在封建社会时期采取的是家天下,也就是世袭君主的制度。但也因此,在皇位继承人的这一问题上,是每一位帝王都十分头疼的事情。

(9)、但关于曹叡的身世问题,历史上一直都有争议,历来怀疑的依据不外乎以下几点:

(10)、曹家的家族遗传病,犹如铜雀台一般,世代相承,因此文帝、明帝皆难以长命!曹操:铜雀深宫锁二乔唐代诗人杜牧的一句“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深宫锁二乔”,让对历史并不感兴趣的人也都知道曹操修筑了一座铜雀台。

(11)、至于为何是曹芳而不是曹询主要是两方面的原因。

(12)、以上这两个都是大多数皇帝短寿的主要原因,而皇帝短寿最大的问题,就是无法给予他们足够的时间培养下一代,导致他们的继承者面临继位的权力争斗的风险会更大,这一点在曹丕和曹睿两父子身上体现的淋漓尽致。

(13)、后来,我写出了《燕歌行》,成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首成熟的七言诗。

(14)、因为曹操的后宫中有很多人都曾经为他人妻妾,因此曹操有“好人妻”之名,虽然这句话本身是一种笑言,但是实际上却相差不离。

(15)、像这种基本人品都不过关的纨绔子弟,是根本没有资格当上的皇帝的,群臣们也不会接受。在经过这一轮轮的排除后,也只有曹叡,才是继任皇位最好的选择。

(16)、我正在狂喜,老爹也到了,他一看到阿甄,眼神就直了。

(17)、魏明帝的这两个“儿子”来历不明,“宫省事秘,莫有知其所由来者”(《三国志·魏书·三少帝纪》)。估计是他同辈兄弟的儿子,挂在他名下。魏明帝临终前将年仅八岁的齐王曹芳立为太子,同一天继位(没有确定帝号),有些书上称他魏齐王。大将军曹爽、太尉司马懿奉诏辅政。司马懿以太尉兼任侍中、持节、都督中外诸军、录尚书事,权倾朝野。大将军曹爽虽是皇帝本家,手中却没有多少实权,对司马懿不服、不满,奏请魏齐王曹芳升迁司马懿为太傅,明升暗降,剥夺了司马懿的实权。司马懿怨愤不已,称病不出,在暗中窥测时机,准备反扑。

(18)、即便是曹丕能再多活个一二十年,曹叡也会是他最好的选择。

(19)、曹叡当皇帝,没多久也死了,比曹丕还短命,只有三十六岁。

(20)、从此,我更加放弃了继承人念头,江山如画,不如美人如花。

2、曹丕之子曹睿之死

(1)、曹芳(232年-274年),字兰卿,魏明帝曹叡养子,三国时期曹魏第三位皇帝,239年-254年在位。

(2)、有个人看到了我的潜质,他叫司马懿,这家伙也是属于低调的实力派,看起来人畜无害,但我能看到他眼里掩藏的飘忽不定的寒光,让人不寒而栗。

(3)、虽说甄宓的死郭皇后有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但她却很喜欢曹叡,还让曹丕同意,将曹叡过继给她当儿子,本来就是长子的曹叡也因此成为了嫡长子。

(4)、曹丕是魏国的开国君王,也是三国中第一个称帝的君主。后刘备伐吴时,孙权假意向魏国称藩,曹丕大喜,没有同时联合蜀汉攻吴国。错过了一次统一全国的时机。刘备被孙权打败,孙权随之与曹丕反目。曹丕大怒才起兵伐吴国,结果被孙权的大将徐盛火攻击败。回洛阳后,曹丕大病不起,临终托付曹睿于曹真、司马懿等人,终年四十岁。

(5)、要知道,曹丕一共有10个儿子,而且他还十分不喜欢,甚至是厌恶曹叡。

(6)、第二是曹询从小就身体不好,体弱多病。本身曹叡的身体就差得很,所以他可不愿意选择这么一位和他一样病恹恹的接班人,那么对曹魏政权是百害无一利的。其实曹叡这么做也是对的,因为曹询找曹芳继位后没有多久也就去世了,死的时候才十三岁。

(7)、曹叡死了,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之变夺取了政权:

(8)、《三国演义》中,诸葛亮为了激怒周瑜,促使联盟共抗曹操,将曹植的《铜雀台赋》其中两句修改成“揽二乔于东南兮,乐朝夕之与共。”

(9)、===================完====================

(10)、其实,我并不是写不出那些屌炸天的爆文,我觉得那是纯粹的技法的炫耀,属于很low的小聪明而已。

(11)、曹操的两个大才儿子曹丕、曹植分别在此做赋,于是铜雀台成为当时北方文化中心,也是曹操父子招纳文人贤才的一个基地。

(12)、而按《魏略》中所说,“自贵人以下至尚保,及给掖庭洒扫,习伎歌者,各有千数。”总计后宫有数万人。

(13)、孔融被老爹杀了之后,我向天下募集他的作品,凡是呈献的人我都有赏赐。

(14)、正始十年(公元249年),司马懿趁曹爽陪曹芳离洛阳至高平陵扫坟,起兵政变并控制京都。自此曹魏军权政权落入司马氏手中。

(15)、曹操生前没有称帝,称魏王。太子曹丕手下有位中庶子(官职名)司马懿,深得曹丕信任。曹丕称魏文帝后,司马懿任抚军将军、录尚书事。曹丕率军出征时,常把司马懿留在后方“看家”,负责“内镇百姓,外供军资”。曹丕死后,司马懿与曹真、陈群等奉诏辅佐太子曹睿继位,是为魏明帝。魏明帝在位期间,司马懿领军平定了蜀国降将孟达的叛乱,攻灭了割据辽东的公孙渊,抵挡住了诸葛亮发动的一次次北伐,威望剧升,官至太尉。魏明帝曹睿没有儿子,但有两个男孩以他儿子的名义封王,一位是齐王曹芳,另一位是秦王曹询。

(16)、景初三年(239年),曹叡病逝于洛阳,谥号明帝,庙号烈祖,葬于高平陵。

(17)、同时曹丕在位期间还积极避免曹魏会被同族之一影响从朝政发展,把大多数的曹氏宗族分配到外地,并没有给予他们实权,虽然曹睿登基之后,朝堂和地方上还有曹真和曹休等大佬,但整体来说能够在朝堂上说的上话的曹氏宗族并不多,这也是为了避免曹魏会陷入到西汉初期的六国乱战所做的部署。

(18)、曹丕在去世前一年,曾在扬州阅兵,打算在这一年亲自带兵再攻东吴,然而还没等到出手,就在这一年感染了风寒,不得不返回洛阳,结果回到洛阳之后,就因为病情加重而在次年去世,后世有学者认为,曹丕当时应该不止得了风寒,还引发肺结核,这才导致病情无法挽回,但中年时的曹丕,身体确实大不如前,这和曹丕本人也不重视生活方式有关,曹丕登基后生活作风极差,从而掏空了身体,最明显的就是酗酒。

(19)、确实,作为三曹之我存在感太弱鸡。老爹是数一数二的政治家,而老弟又是中国历史上被同行评价最高的文人。

(20)、爹,你就成全了孩儿吧,有了她,我此生无憾了。

3、曹丕的儿子曹睿养的是男宠吗

(1)、要说古代皇帝不好色,那是不可能的事。即便是明朝的朱元璋,人家妃嫔也是不少,但关键是要有一个度,而曹丕在酒和色显然是没有节制。曹丕登基后没多久,除了他生前的妻妾以外,还把自己父亲留下的妃嫔也纳入后宫,有一次卞夫人看望曹丕时,却发现他的床上躺着曹操身前的一位妃子,卞夫人询问曹丕这是怎么回事时,曹丕反而大言不惭地表示,父亲死后这些女子他就要过来了。

(2)、铜雀台建成之日,曹操大宴群臣,慷慨陈述自己匡复天下的决心和意志,有令武将比武,文官作文,以此助兴。

(3)、景初三年(239年),曹叡病逝于洛阳,时年三十六岁,庙号烈祖,谥号明帝,葬于高平陵。曹叡能诗文,与曹操、曹丕并称魏氏“三祖”,原有集,已散佚,后人辑有其散文二卷、乐府诗十余首。

(4)、建安二十五年(220年)十月,曹丕篡汉,当了皇帝,国号魏,追尊曹操为武皇帝,庙号太祖。

(5)、曹芳于青龙三年(235年)被封为齐王,景初三年(239年)曹叡病逝后继立为帝。嘉平六年(254年),司马师将曹芳废为齐王,改立高贵乡公曹髦为帝。嘉平六年(254年)九月,司马师联合公卿中朝大臣上奏郭太后,言及曹芳年长不亲政、沉迷女色、废弃讲学、弃辱儒士、与优人、保林等淫乱作乐并弹打进谏的清商令令狐景、清商丞庞熙乃至用烧铁重伤令狐景身体、太后丧母时不尽礼等罪,请依霍光故事废曹芳的帝位,得到许可。曹芳搬出洛阳,在河内郡重门营建齐王宫,所有礼仪制度都如同诸侯王的封国。朝廷通过商议,决定改立高贵乡公曹髦为帝。

(6)、曹芳(232年-274年),字兰卿,魏明帝曹叡养子,三国时期曹魏第三位皇帝,239年-254年在位。

(7)、关于曹芳的出身并不十分清楚。据《魏氏春秋》记载,曹芳可能是任城王曹楷的儿子,曹彰的孙子、曹操的曾孙。但其实不管是与不是,曹芳大概率是曹操的后代,与曹叡的关系并不远,否则他不会选择他为养子的。

(8)、第唯才是举,谁的能力最强,谁就能成为下一任皇帝;

(9)、其实,我对中国文学的贡献远远不止这些,你们今天能看到建安七子的诸多诗文,可是全靠我才保全下来的。

(10)、那一刻,曾经在阿甄眼里出现的凄凉,又出现在子建眼里。回头,他就写下了流传千古的《洛神赋》。

(11)、景初三年(239年)正月初太尉司马懿率师从辽东回到黄河以北的河内郡驻扎。明帝传令以驿马急召司马懿入朝。待司马懿匆匆赶到,马上被引入内宫。

(12)、同时,我也注意到她肚子的微微隆起,但是她实在是,实在是,太美了。男人在美色面前智商都是负数。

(13)、但子建似乎不太甘心。他经常写出一些惊世骇俗的诗词歌赋,几乎每一篇都是10万+,搞的全天下的女人都想给他生猴子。很多文人骚客也是他的粉丝,尤其是后来那个写山水诗的谢灵运。

(14)、仓舒死后,老爹把周不疑也给杀了,说这孩子大概是后世穿越过来的,能力太高,怕我以后驾驭不了他。

(15)、尽管有以上几点依据,但小编仍然认为金先生的说法并不靠谱,仔细思考这个问题,其实根本没有传的那么玄乎,远未达到未解之谜的地步。

(16)、建安十五年,曹操北征大胜,占领北方重城邺城,为了彰显胜利,奠定王霸之基,于是在邺城大兴土木,兴建铜雀、金凤、玉龙三台。

(17)、我都比不过他们,好不容易娶了天下第一美人,还被戴了绿帽子。尤其是后世还冤枉我杀了刘协(汉献帝),还因七步诗而杀了子建(曹植)。

(18)、曹芳继位之时,才年仅9岁,于是朝政被辅政大臣曹爽、司马懿所把持,最终二强相争,经历高平陵之变后,司马懿大权在握,最终导致曹魏被司马氏所取代。

(19)、想想也是,在封建时期,儿子的重要性毋庸多言,更何况身为一国之君 ,子嗣是一个国家的未来,没有儿子的曹叡哪怕再不恋美色,为了国祚的传承,也必须努力耕耘才对。

(20)、太和六年(232年),改封为鲁阳王。曹魏景初、正元、景元年间,屡次增加封邑,累积至四千四百户。

4、曹丕的儿子曹睿死后谁继承皇位了

(1)、我以为我能顶着官二代加富二代加长子的光环平步青云。没想到仓舒(曹冲)又后来者居上了。六岁居然就能称象,智商逆天,被称为百年不遇的神童。

(2)、魏文帝曹丕(187年冬—226年6月29日),字子桓,豫州沛国谯县(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曹魏开国皇帝(220年—226年在位)。魏武帝曹操次子,与正室卞夫人的嫡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