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借代的句子5个简短的107句

借代的句子

1、借代的句子典型的例子

(1)、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2)、我之所以派部队把守函谷关,是防备其他盗贼进来和意外事故。

(3)、圆规一面愤愤的回转身,一面絮絮的说,慢慢向外走去……  是特征代本体,因为杨二嫂长得细脚伶仃,故称之为“圆规”

(4)、从构成的方式看,对比有两种情形:(1)反面对比;(2)反物对比。

(5)、例句:大堰河,是我的保姆。/她的名字就是生她的村庄的名字,/她是童养媳,/大堰河,是我的保姆。

(6)、“那河畔的金枊,是夕阳中的新娘。”这是比喻。

(7)、拟人一定要有人的动作、语言、情态或心理。但不是人出现了就是拟人句。

(8)、D.“寒沙梅影路,微雪酒香村”,则雪月梅的冬宵三友,会合在一道,在调戏酒姑娘了。

(9)、借代的借体是客观实际中的事物,这个事物与本体有关联。构成借代的基础是借体和本体的相关性,它们中间没有比喻关系,重点在指称。如“那边来了一个红领巾”,句中的“红领巾”以特征代“儿童”,但“红领巾”与“儿童”之间没有相似性,只有相关性

(10)、拟人:是把人的特征给予事物,让事物如人一样说话、活动、有感情。

(11)、省略号:表示由于种种原因省去的内容、达到便于记叙的目的。

(12)、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木兰诗》

(13)、排比则是用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的词组或句子排列在一起来表达相关的内容

(14)、(“所以”,表原因,之所以;“出入”,偏意复词,进入;“非常”,意外事故)

(15)、释义:我和客人下马在船上饯别设宴,举起酒杯想要饮酒却无助兴的音乐。

(16)、(1)池水涟漪,莺花乱飞,谁能说它不美呢?(郭沫若《习习谷风》)(    )

(17)、怀帝阍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滕王阁序》)

(18)、 我(向他)学习的是道理,哪管他的生年是比我早还是比我晚呢?因此无论(地位)高贵还是低下,无论年长还是年少,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在的地方。

(19)、我实在怕受大王欺骗而对不起赵国,(所以)派人带着宝玉抄小路回到赵国。

(20)、释义:遥想当年,他指挥着强劲精良的兵马,气吞骄虏一如猛虎。

2、借代的句子5个简短的

(1)、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2)、(“以”,凭借……的身份;“使持节”,省略“使”宾语“他”;“匈奴使留在汉者”,定语后置,扣留在汉的匈奴使者)

(3)、南国烽烟正十年。(《梅岭三章》)“烽烟”,原是古代边境用以报警的烟火,这里代指战争,把战争这个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了。

(4)、例如:南国烽烟正十年。(《梅岭三章》)“烽烟”,原是古代边境用以报警的烟火,这里代指战争,把战争这个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了。

(5)、忳郁邑余侘傺兮。(郁邑,通“郁悒”,忧愁。)

(6)、用字数相等、结构形式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来表达两个相近或相对意思的修辞手法。

(7)、大树也好,小树也好,全都定格着夏日里郁郁葱葱、蓬勃向上的形状,只是剔除了那华丽丽的花与叶。岁寒三友中的松与竹成堆成团地缀在林间,昭示着严冬过后的草木葱茏。枯木只是怕冷,酣眠去了。试问在这样昂扬向上的氛围中,谁还将那绵绵情思挂在心头而郁郁寡欢呢?

(8)、起兴,兴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李商隐的《锦瑟》)首联用瑟这种乐器起兴,由此而思及“华年”。

(9)、(1)夸而有据,夸而有节。夸张要以客观事实为基础,要合乎情理,把握分寸,否则就很难给人以真实感。如“她讲到她受到的痛苦时,眼泪就像自来水管似的喷射出来”,这句的夸张有失真实。

(10)、上下两句或一句话中的两个部分,看似各说两件事,实则是互相呼应,互相阐发,互相补充,说的是一件事。由上下文意互相交错,互相渗透,互相补充来表达一个完整句子意思的修辞方法。

(11)、圆规一面愤愤的回转身,一面絮絮的说,慢慢向外走去。

(12)、把名字刻入石头的,名字比尸首烂得更早。(臧克家《有的人》)

(13)、(答案)诗人首先提出一个“为什么”的问题,然后接着自己给出答案,“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诗人的提问并非针对他人提出并希望得到答案的疑问,而仅仅是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从而引起读者的思考,让读者自己去体会。 

(14)、(1)比喻要有相同点;(2)不是有比喻词就是比喻句;(3)比喻句不管什么形式种类,喻体一定明确出现。

(15)、问姑娘在思念什么,问姑娘在惦记什么。姑娘并没有思念什么,姑娘并没有回忆什么。昨夜看见征兵的文书,知道君王在大规模征募兵士,那么多卷征兵文书,每卷上都有父亲的名字。父亲没有长大成人的儿子,木兰没有兄长,木兰愿意去买来马鞍和马匹,从此替父亲去出征。

(16)、(20名师原创改编题)下列句子中,和例句运用了相同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17)、何以解忧?唯有杜康。——三国曹操《短歌行》

(18)、(1)肯定式反问,用肯定的形式表示否定。例如:就说蒋筑英吧,他入d的志愿,也一定要等到死后才能由省委的追认来满足吗?

(19)、心灵的简单犹如雨后彩虹,美丽脱俗,彩虹出现的时刻,便是风雨洗礼后留下的精彩与绚烂。它是在历经风风雨雨后,带着阳光的浮现,将我的心明亮的照耀,让我的心即刻跟着成长。

(20)、(1)形式上:①单句对偶,用一句对一句。如: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杜甫《绝句》)②偶句对偶,用两句对两句。如:六王毕,四海蜀山兀,阿房出。(杜牧《阿房宫赋》)③多句对偶,用三句对三句,或用更多的句子相对。如: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荀子《劝学》)

3、借代的句子怎么写

(1)、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宋代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2)、✍感叹句:用于抒发感情、表示感叹的句子,句尾用叹号。

(3)、4)词序混乱。如:打乒乓球对我是很感兴趣的。应改为:我对打乒乓球是很感兴趣的。 

(4)、事情既然到了这个地步,一定会牵连到我,等到被(匈奴)侮辱以后才死,更加对不起国家。

(5)、为达到某种表达需要,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方面着意扩大或缩小。

(6)、②把植物拟人。如:向日葵摇着头微笑着,望不尽太阳起处的红色天涯。

(7)、有些人无需说忘记,稍不留神什么也记不起了;有些人即使想忘记,犹如生根发芽在脑海里,抹也抹不去。

(8)、注:借喻不出现本体和比喻词实际上是可以还原成明喻的,实质相同。

(9)、(2)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

(10)、改写时可这样思考:什么“把”什么怎么样;什么“被”什么怎么样。注意:不能改变句子的意思。如:我打死了一只老鼠。应改为:我把一只老鼠打死了。不能改为:一只老鼠把我打死了。 

(11)、夸张:对某一个事物进行扩大或者缩小的描述,但不是豪无边际没有原则无限的,不同于说大话,而是艺术的扩大或缩小。

(12)、③单句排比。如:静物是凝固的美,动景是流动的美;直线是流畅的美,曲线是婉转的美;喧闹的城市是繁华的美,宁静的村庄是淡雅的美。

(13)、排比:是把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预期一致的词组或句子排列起来,借以增强表达效果。

(14)、间隔号:表示时间、民族、书名、人名之间的分界。

(15)、那些峰峦,名色繁多,有所谓“十八罗汉渡海”者,最逼肖。罗汉们或担簦,或横杖,三个一群,五个一簇,①有回头作商量状者;有似两相耳语者;有似伸脚测水浅深者;有似临流踌躇露难色者。每个罗汉都是古貌苍颜,衣袂飘举,神态各异,栩栩欲活。

(16)、(20名师原创改编题)下列句子中,所用修辞手法与例句相同的一句是(  )

(17)、青春犹如方糖,对吧?有棱角的,易碎的,荒唐的,甜蜜的。这种甜蜜是要亲身用舌尖的热量才能融化,才能品尝,你总不能隔岸观火。

(18)、③比喻强调的是甲乙两物的相似性,而比拟却是利用它们之间的不同特性,使两体融为一体,这是区别比喻和比拟最重要的标志。

(19)、夸张:对某一个事物进行扩大或者缩小的描述,但不是豪无边际没有原则无限的,不同于说大话,而是艺术的扩大或缩小。

(20)、把物当作人写或把人当作物写,或把甲物当作乙物来写,这种修辞手法叫比拟。通俗地讲就是把物“人化”,或把人“物化”,或“甲物乙物化”。

4、运用借代的句子

(1)、(“决”,快速的样子;“抢”,、触、碰;“奚以……为”,固定句式,表示反问,哪里用得着……呢;“之”,到)

(2)、①把动物拟人。如:一只探险的蜜蜂正绕着布满的柳树枝头的金色的花朵嗡嗡着。

(3)、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邪,通“耶”,吗)

(4)、出生比我早(的人),他懂得道理本来就比我早,我跟从他,把他当作老师;出生比我晚(的人),(如果)他懂得道理也比我早,我(也)跟从他,把他当作老师。

(5)、回复“预习”:1-6年级语文、数学知识点汇总

(6)、B(解析)A项,“樯橹”代指水军。B项,“千堆雪”比喻浪花。C项,“金戈铁马”代指精锐的部队。D项,“管弦”代指音乐

(7)、事如此,此比及我,见犯乃死,重负国。(《苏武传》) 

(8)、(1)排比是三个或三个以上句子的平行排列;对偶只限于两个句子

(9)、C.它们不停地奔跑着,翻过一道道山,穿过一片片戈壁滩,游过一条条河流。

(10)、如:(“肯定句”改为“否定句”)街上的人很多。——街上的人真不少。将肯定句改为否定句,一定要在句子中加“不”“没有”等词,然后将“不”“没有”后面的词换成反义词。

(11)、所以在阅读时如遇到按其本义、引申义、比喻义等都解释不通的字时,就要考虑这个字是不是某个字的通假字。

(12)、处暑犹如甘露带给人一丝凉意,处暑就像清风吹走夏日的闷热,处暑好似山泉冲去一身的汗水,处暑仿佛花香留下阵阵芬芳,处暑来到了,夏天过去了,流汗停止了,大家欢喜了!处暑天祝大家有个好心情!

(13)、(3)对偶的两个句子不能用相同的词语;而排比则往往运用相同的词语

(14)、设九宾宾,通“傧”,傧相(īn xiàng),迎宾赞礼的人。傧,旧读ìn。

(15)、对比是把两种不同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较的一种辞格。

(16)、①甲和乙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否则不能构成比喻。②甲、乙之间必须有相似点。一个句子是不是比喻,不能只看有没有“像、似、是”之类的词语。下面几例都不是比喻句。

(17)、✍祈使句:表示命令、请求、希望或者劝阻的句子,根据语句语调可以用叹号、也可用句号。

(18)、我和小平虽然来自不同的地方,但我们却情同手足。

(19)、(3)节奏鲜明,音韵和谐,读来朗朗上口,便于传诵记忆。

(20)、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倍,通“背”,违背,背叛。

5、借代的句子10个简单

(1)、点击上面的名片,即可阅读流云诗词的所有文章。

(2)、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唐代白居易《琵琶行》

(3)、(“所以”,表原因,之所以;“先”“后”,意动用法,以……为先(后))

(4)、织布机声一声接着一声,木兰姑娘当门在织布。织机停下来不再作响,只听见姑娘在叹息。

(5)、因泣下沾襟,与武决去(“衿”同“襟”。“决”通“绝”)

(6)、C.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D.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

(7)、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陈情表》)

(8)、清香乃是嗅觉,歌声乃是听觉,作者将两种感觉互通,即为通感。其实古诗文中也有,比如《阿房宫赋》中的“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

(9)、归来吧,我要与世俗断绝交游。既然世俗的一切都和我的情志相违背,再驾车出游又能追求什么呢?

(10)、 艾草矮者齐腰,高可及人。一株株的艾草,笔直修长,颇有一派玉树临风的美感。艾草的茎呈方形,细者如箸,粗者如指。(比喻)仔细端详,茎的外表有着一条条上下贯穿的纵棱,突出而明显。

(11)、秦人大开关门引敌深入,九国的军队却迟疑起来,不敢入关。

(12)、那个空旷的天空下,一片同样空旷的田野上,一个瘦弱的男孩,漫无目的地走着,穿过几块摇曳的稻田,穿过水边茂密的林子,路过柳条垂落的池塘,踏上一座细窄摇晃的小木桥,爬上高高的河堤,坐在大河旁,看着立满鱼鹰的小船如何在声韵水影中缔造五光十色的捕鱼盛宴,看着热闹的水面重新归于平静。白帆远去,タ阳如血,映照着散落的村庄,稀疏矮小的草房子,纵横交错的水流,阡陌相连的小道,袅娜缠绕的炊烟。童年的生活虽然贫瘠,但是很有乐趣。那时的孩子每日在大千世界中领略自然光影声色的变幻,日升日落,月圆月缺,四季流转。

(13)、声明:本文素材来源于网络,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本文由小明老师整理编辑,如存在文章/图片/音视频使用不当的情况,请随时与我们联系。

(14)、(“拜送于庭”,状语后置,在朝廷上拜送出来;“使使”,派使者;“闻”,使动,让您听到)

(15)、为什么不随心所欲,听凭自然地生死?为什么心神不定啊,想要到哪里去呢?

(16)、你要是爱细腰粉腿,就有跳舞场。(借代修辞手法)

(17)、本来就知道把生与死等同起来是多么荒诞,把长命与夭亡看做一回事纯是无稽之谈。

(18)、欢快的锣鼓敲起来,欢腾的雄狮舞起来。“闹元宵、学‘四史’”文明实践示范活动昨日在市文化艺术中心隆重举行,活动分为“四史”猜谜颂红色文化、非遗展示传民俗文化、戏曲联唱扬传统文化三个篇章。民俗与d史彼此交融,传统与现代交相辉映。

(19)、甲事物由于乙事物的陪衬,就显得更清楚,更鲜明,更突出。有正衬和反衬。

(20)、(20广东调研)对偶具有对称性,请据此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所用对偶进行简要分析。

(1)、(李蟠)六艺的经文和传文都普遍学习过,(他)不受时俗的限制,向我学习。我赞许他能够遵行古人(从师)的正道,(所以)写了《师说》赠送给他。

(2)、(“是”,代词,这样;“何异于……”,状语后置,和……有什么不同)

(3)、(2)被借代的事物(本体)在前文应有所交代,或读者已了解相关背景。

(4)、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鸿门宴》)

(5)、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唐代白居易《琵琶行》

(6)、你们杀死一个李公朴,会有千百万个李公朴站起来!

(7)、秦国对待,可以说是刻毒透顶了。父亲、母亲和同族的人都被杀死或没收入官为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