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学习的励志诗句【文案94句】

有关学习的励志诗句

1、

(1)、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战国《离骚》

(2)、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诗经.小雅.鹤鸣》

(3)、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

(4)、为君聊赋今日诗,努力请从今日始。(明文嘉《今日歌》)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

(5)、我们的村小学很简陋,是村子里的礼堂。下面关着牛群,上面就是我们这些孩子上课的课堂。还记得老师上课时,用的还是很不标准的普通话,以至于我们也跟着不标准地念着。老师读一句,我们跟着读一句,偶尔还有楼下面牛儿的“哞、哞”声,仿佛它们也在跟着念诗似的,在我们听来很是新奇。

(6)、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史记-陈涉世家》)

(7)、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李清照·南宋《夏日绝句》

(8)、人不能象走兽那样活着,应该追求知识和美德。——但丁:《神曲》

(9)、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唐·李白《行路难》

(10)、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劝学诗》

(11)、若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曹学《蜀中广记·上川南道彭山县》

(12)、不经过彻骨寒冷,哪有梅花扑鼻芳香。《金缕衣》——唐代无名氏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

(13)、敢于梦想,勇于梦想,这个世界永远属于追梦的人。绊脚石乃是进身之阶。

(14)、(宋·叶适)光阴似箭,日月如梭。(明《增广贤文》)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15)、劝君勉忍古,忍古销尘埃。——唐·孟郊《秋怀》

(16)、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____李白《蜀道难》

(17)、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孙洙《唐诗三百首序》

(18)、莫虚度年华白了少年头,只有独自悔恨悲悲切切。

(19)、(《吕氏春秋》)差以毫厘,谬以千里。(《汉书》)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20)、(杜甫)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2、

(1)、——唐·徐铉《宿茅山寄舍弟》汝壮父未死,相勉在力行。——宋·陆游《遣舟迎子遹因寄古风》。

(2)、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茅屋为》

(3)、绳锯木断,水滴石穿。——罗大经《鹤林玉露》

(4)、若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曹学《蜀中广记•上川南道彭山县》

(5)、《警世贤文》有通俗易懂、朗朗上口的形式特点,对古人所言之理进行适当的取舍,同时提炼自身累积的人生感悟、民间采集的谚语民谣,反复增订、删改成书,更宜于今人研读,堪称当代人立身、立言、立行的新指引。

(6)、善用内在潜能,你就是走运的人。成功之路只有一条,那就是准备,准备,再准备。

(7)、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苏轼《晁错论》

(8)、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苏轼《晁错论》

(9)、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10)、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满江红》

(11)、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孟子》

(12)、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唐·王之涣《登鹳雀楼》

(13)、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14)、游手好闲的学习并不比学习游手好闲好。——约•贝勒斯

(15)、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____于谦《石灰吟》

(16)、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____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

(17)、(诸葛亮《后出师表》)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18)、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文天祥)

(19)、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译文:回想我早年由科举入仕历尽辛苦,如今战火消歇已熬过了四个年头。

(20)、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____岳飞《满江红·写怀》

3、

(1)、春天把希望洒满了大地,万物都呈现出一派繁荣。常恐那肃杀的秋天来到,树叶儿黄落百草也凋零。

(2)、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____郑燮《竹石》

(3)、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朱熹

(4)、窗前读古书,灯下寻书义。贫者因书富,富者因书贵。

(5)、经历成千上万次的折磨和打击,它依然那么坚强,不管是酷暑的东南风,还是严冬的西北风,它都能经受得住,还会依然坚韧挺拔。

(6)、(刘勰)察己则可以知人,察今则可以知古。(《吕氏春秋》)差以毫厘,谬以千里。

(7)、(苏轼)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园。

(8)、邪秽在身,怨之所构。施薪若火就燥也,平地若水就湿也。

(9)、岂徒实口腹,且以理荒宴。遗穗及乌雀,贫寡发余羡。

(10)、玉经雕琢方成器,句要丰腴字妥安。《戏为六绝》杜甫未及前贤更勿疑,递相祖述复先谁?别裁伪体亲风雅,转益多师是汝师。

(11)、勤奋,机会,乐观是成功的三要素。我们唯一拥有的就是今天,唯一能把握的也是今天。

(12)、17)田中读书慕尧舜,坐待四海升平年——高启《练圻老人农隐》

(13)、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郑燮·清《竹石》

(14)、(苏轼)从善如登,从恶如崩。(《国语》)大丈夫宁可玉碎,不能瓦全。

(15)、(苏轼)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礼记》)吃一堑,长一智。

(16)、释义:长安沦陷,国家破碎,只有山河依旧;春天来了,人烟稀少的长安城里草木茂密。

(17)、海浪为劈风斩浪的航船饯行,为随波逐流的轻舟送葬。

(18)、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姬昌·西周《周易》

(19)、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20)、——《孟子》小学生励志古诗词集锦: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长歌行》路漫漫其修道远,吾将上下而求索。

4、

(1)、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惧怕,甘愿把一身清白留在人世间。《过零丁洋》——宋代文天祥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2)、(《三国演义》)H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古诗诗话)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3)、(论语)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孔子)君子忧道不忧贫。

(4)、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5)、——南北朝·谢灵运《邻里相送至方山》劝君勉忍古,忍古销尘埃。——唐·孟郊《秋怀》慷慨临歧重相勉,殷勤别后加餐饭。

(6)、(《资治通鉴》)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战国策》)见义不为,非勇也。

(7)、29)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毛泽东

(8)、释义:学问是需要勤奋才能得来的,就像前人囊萤取光,勤奋夜读,读很多书。苦学几年,“三冬文史足用”,学问也就有了,那时候谁还会笑话你胸无点墨,没有学问呢?

(9)、世人但知悔昨日,不觉今日又过了。水去汩汩流,花落日日少。

(10)、在世界的历史中,每一伟大而高贵的时刻都是某种热忱的胜利。

(11)、34)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12)、12)寂历弹琴地,幽流读书堂。——刘希夷《蜀城怀古》

(13)、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司马迁)

(14)、(司马迁)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孔子)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后汉书)不塞不流,不止不行。

(15)、读书不觉已春深,一寸光阴一寸金。——王贞白《白鹿洞二首·其一》

(16)、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译文:摆脱尘劳事不寻常,须下力气大干一场。

(17)、(论语)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孔子)君子忧道不忧贫。

(18)、积极的人在每一次忧患中都看到一个机会,而消极的人则在每个机会都看到某种忧患。挫折如此冰冷,但莫斯科不相信眼泪。

(19)、——刘禹锡盛年不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陶渊明勤学如春起之苗,不见其增,日有所长。

(20)、译文:人生在世没有根蒂,飘泊如路上的尘土。生命随风飘转,此身历尽了艰难,已经不是原来的样子了。世人都应当视同兄弟,何必亲生的同胞弟兄才能相亲呢?遇到高兴的事就应当作乐,有酒就要邀请近邻共饮。青春一旦过去便不可能重来,一天之中永远看不到第二次日出。应当趁年富力强之时勉励自己,光阴流逝,并不等待人。

5、

(1)、——苏轼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2)、草木畴生,禽兽群焉,物各从其类也。是故质的张,而弓矢至焉;林木茂,而斧斤至焉;树成荫,而众鸟息焉。

(3)、(汉乐府《长歌行》)百学须先立志。(朱熹)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4)、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____佚名《长歌行》

(5)、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____屈原《国殇》

(6)、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

(7)、顽强的毅力可以征服世界上任何一座高峰!——狄更斯

(8)、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译文:松树小的时候长在很深很深的草中,埋没看不出来,到现在才发现已经比那些野草高出了许多。

(9)、《赠梁任父同年》黄遵宪寸寸河山寸寸金,侉离分裂力谁任?杜鹃再拜忧天泪,精卫无穷填海心。高三励志古诗词二:《劝学》颜真卿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发愤时。

(10)、心急吃不了热汤圆。机遇对于有准备的头脑有特别的亲和力。

(11)、(国语)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诸葛亮)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12)、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劝学诗

(13)、(杜甫)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14)、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长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