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关于物候的农谚谚语大全126句

包含物候知识的农谚有哪些

1、包含物候知识的谚语及解释

(1)、(2)北京的物候记录,1962年的山桃、杏花、苹果、榆叶梅、西府海棠、丁香、刺槐的花期比1961年迟十天左右,比1960年迟五六天。

(2)、©《中一美文晨读》编委会编辑 素材来源:网络  

(3)、春节后,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广大农村开始进入春耕备耕的生产阶段,若这时冬季风的势力还很强盛,预示着可能出现春季低温,影响春播。

(4)、教师小结:无论是全篇、某部分之间,还是某一段落内部之间,本文在说明顺序的安排上都十分讲究,说明极富条理性。

(5)、(拦在山腰的云一般是局部性的云彩,云层不厚,会很快消失,所以不会有雨。)

(6)、打比方,就是把什么比作什么,生动形象的说明了什么。

(7)、生丙:本文还多处运用打比方的方法。本文中往往把一些巧妙的比喻同拟人融为一体,使事物的特征更加突出。如“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赶快种谷子”这两个分句,就很富表现力。

(8)、不能调整。这四个因素是按照影响程度,由大到小依次排列的。另外,前三个都是空间因素,最后一个是时间因素,从空间方面到时间方面又是一种排列顺序。对四个因素的解说由一个设问句引出,接下来用“首先”“第三”“此外”等词语,使这一部分层次井然,条理清晰,易于读者接受。

(9)、天上豆英云,地上晒死人。(“豆蝇云”形容云很小,遮不住猛烈的阳光,晒得地上人们快要热死!

(10)、第②段中加点词“几乎”可不可以去掉,为什么?

(11)、销声匿迹:不再公开讲话,不再出头露面。形容隐藏起来或不公开出现。

(12)、明确:①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古代劳动人民称之为物候;利用物候来研究农业生产的科学,叫物候学。 ②物候反映气候条件对生物的影响,比较简便,容易掌握,可以广泛应用在农业生产上。 ③纬度、经度、高下的差异和古今的差异。 ④预报农时,安排播种日期;安排农作物区划,确定造林和采集种子的日期;引种植物到气候条件相同的地区;避免或减轻害虫的侵害;便利山区的农业发展。

(13)、物候不但有纬度、经度和高度的差异,而且还有古今差异。在周代的黄河流域,梅树无处不有,在《诗经》中多次咏到梅,到了两晋南北朝的寒冷时期,梅树在那里消失了。

(14)、我觉得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不但在研究学术中不可缺少,而且对应付今天的世界环境也是不可少的。我们需要培养实验的精神,就是说,不论是研究自然科学,研究人文科学,还是在个人行动上,我们都要保留一个怀疑求真的态度,要靠实践来发现事物的真相。现在世界和社会的环境变化很快,世界上不同文化的交流也越来越密切。我们不能盲目地接受过去认定的真理,也不能等待“学术权威”的指示。我们要自己有判断力。在环境激变的今天,我们应该重新体会几千年前经书里说的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这意义有两个方面:第寻求真理的惟一途径是对事物客观的探索;第探索应该有想象力、有计划,不能消极地袖手旁观。希望我们这一代对于格物和致知有新的认识和思考,使得实验精神真正变成中国文化的一部分。

(15)、例:大自然每天用不同的语言和我们说话:早上的太阳亮亮,午后的雷声作响,告知了天气的语言。鲜艳的花儿,枯萎的落叶,告知了季节的语言。蚂蚁的勤奋工作,告知了生命的语言,大自然的语言真是奇妙。 

(16)、农谚是劳动人民长期生产实践中积累起来的经验结晶,它对于农业生产必然起着一定的指导作用。特别是在封建社会中,劳动人民被剥夺了读书识字的权利,他们的经验主要靠“父诏其子,兄诏其弟”的口头相传方式流传和继承下来,农谚就是其中的一个方面。

(17)、在指导播种期方面,有许多反映物候学的谚语,如“梨花白,种大豆”;“樟树落叶桃花红,白豆种子好出瓮”;以及“青蛙叫,落谷子”等等。更多的是根据二十四节气指出各种作物的适宜播种时期:如“白露早,寒露迟,秋分草子正当时”;“秋分早,霜降迟,寒露种麦正当时”;“人误地一时,地误人一季”;“白露白,正好种荞麦”等。

(18)、明确:“清明前,开秧田”是根据节气确定“开秧田”的时间。

(19)、第三是“测天占候”。古人在节气物候的实践中发现,物候异常可以用于预报某种灾害。例如:“水淋春牛头,农夫百日愁”,这是指立春举行“打春牛”民俗仪式时下雨,则这年会发生春旱。

(20)、再找之前,我们来复习一下,说明文的说明方法有哪些?

2、关于物候的农谚谚语大全

(1)、影响物候的第三个因素是高下的差异。植物的抽青、开花等物候现象在春夏两季越往高处越迟,而到秋天乔木的落叶则越往高处越早。(“越往高处越迟”和“越往高处越早”,“迟”和“早”两个词语,精准地体现了高下因素对物候的影响。)不过研究这个因素要考虑到特殊的情况。例如秋冬之交,天气晴朗的空中,在一定高度上气温反比低处高。这叫逆温层。由于冷空气比较重,在无风的夜晚,冷空气便向低处流。这种现象在山地秋冬两季,特别是这两季的早晨,极为显著,常会发现山脚有霜而山腰反无霜。在华南丘陵区把热带作物引种在山腰很成功,在山脚反不适宜,就是这个道理。(运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用具体的实例,说明物候知识对农业生产的重要作用。进而说明本段中心,高下因素对物候的重要影响。)

(2)、⑤你认为阅读说明文体应从哪些方面入手?  明确说明的对象是什么;分析说明对象的特征;理清说明的顺序;找出说明方法;体会说明文语言的特点。  

(3)、展示课前收集的农谚,并说明其中包含的物候知识。

(4)、①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再过两个月,燕子翩然归来。不久,布谷鸟也来了。于是转入炎热的夏季,这是植物孕育果实的时期。到了秋天,果实成熟,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在秋风中簌簌地落下来。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销声匿迹。到处呈现一片衰草连天的景象,准备迎接风雪载途的寒冬。在地球上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里,年年如是,周而复始。

(5)、第四部分(第11—12自然段):说明研究物候学的意义。

(6)、从这几段中,可以看出作者对王阳明持什么态度?

(7)、(物候知识):一般下雨后都有蚯蚓,立夏蚯蚓出洞,证明雨水不小,那这一年的收成就比较好。

(8)、隋唐以后气候转暖,梅树又重新走进入黄河流域,唐代诗人元稹《和乐天秋题曲江诗》咏梅,说明当时长安南郊的曲江池还种有梅花,到了宋代,梅树又在关中消失,苏轼曾为此叹惜过,他在一首咏杏花诗中有"关中幸无梅,赖汝充鼎和"。

(9)、阅读《应有格物致知精神》节选,回答下面问题。

(10)、小结:作者把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按照影响程度,由大到小,依次排列。纬度影响最大,经度次之,高下差异又次之,古今差异最次。此外,前三者是空间因素,最后一个则是时间因素。这样使文章条理清晰。 

(11)、⑩用“阿公阿婆,割麦插禾”俗语,模仿布谷鸟的叫声,说成催促农民及时耕作的话,十分形象生动。

(12)、首先是纬度。(“首先”一词,说明纬度是决定物候现象来临因素中的影响最大,也是最重要的一个因素。)越往北桃花开得越迟,候鸟也来得越晚。值得指出的是物候现象南北差异的日数因季节的差别而不同。我国大陆性气候显著,冬冷夏热。冬季南北温度悬殊,夏季却相差不大。在春天,早春跟晚春也不相同。如在早春三四月间,南京桃花要比北京早开20天,但是到晚春五月初,南京刺槐开花只比北京早10天。(根据纬度因素分析气候对物候现象的影响,运用举例子、作比较、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具体准确地说明纬度对物候现象的重要影响。)所以在华北常感觉到春季短促,冬天结束,夏天就到了。

(13)、物候观测使用的是“活的仪器”是活生生的生物。( 第4段  )

(14)、日落胭脂红,非雨便是风。(当太阳落山时,呈深红色。这说明是大气中内含较多的水汽和杂质,一般致阴雨的可能性较大些。

(15)、(当太阳落山时,呈深红色。这说明是大气中含有较多的水汽和杂质,一般致阴雨的可能性较大些。)

(16)、第3段,在前两段的基础上,直接点明物候和物候学的内涵。首先点明“物候”就是上文所介绍的种种自然现象,然后从古代到近代,从起源到发展,从知识到科学,介绍了“物候学”的形成及其功用。

(17)、班级______    学习小组             小主人姓名________       上课时间       

(18)、体会本文语言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特点,学习运用生动的语言说明事物。

(19)、影响我国的冬季风,每年十月底至十一月初开始影响我们东南沿海地区,次年三月份左右便逐渐退出本区。本地区二月中下旬开始气温逐渐上升,旬平均气温可达12℃以上,可谓大地回春了。

(20)、明确:加粗的词语限制较严密,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科学性。加线的句子表现了作者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尊重事实的科学精神。

3、有关物候的农谚及其包含的物候知识

(1)、(物候知识):晕和月晕是一种大气光学现象,它的形成与卷层云有关。卷层云里有微小的冰晶,当太阳光或月光照射这些卷层云中的冰晶时,由于冰晶的棱镜作用,太阳光或月光经过折射、反射就形成了日晕和光晕。

(2)、⑦到处呈现一片蓑草连天的景象,准备迎接风雪载途的寒冬。(“衰草连天”“风雪载途”用词形象、典雅,给人美感。“载”恰当地描写了风雪飘落的程度。“迎接”一词将秋天写得很有情趣,好像是位知冷知热、善解无意的天使。)

(3)、周而复始:一个周期结束又重新开始。形容不断地循环往复。 

(4)、初一落初二散,初三落月半:初一如下雨,初二则会放晴,初三若下雨则会落到十五。难估计。

(5)、第二部分(第4—5自然段):说明物候观测对农业的重要性。

(6)、主要著作有《物候学》《中国近五千年来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等。

(7)、(小暑节气如果长江下游出现雷阵雨,那么黄梅天还将继续下去。)

(8)、⑶列数字:“如在早春三四月间,南京桃花要比北京早开20天,但是到晚春五月初,南京刺槐开花只比北京早10天。”——作用:说明纬度是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重要因素。

(9)、(中一美文晨读)全新改版,是一个热爱生活、宣扬正能量、激励人们奋发向上的诵读平台。每天清晨,我们将在第一时间播发当天晨读文章的音频和文字内容。愿我们的声音能够为您带来第一缕阳光,愿您的生活因我们的陪伴而丰富多彩。同时,我们的平台也希望能够得到您的参与和支持,如果你有好的声音、好的创意、好的作品都可以发给我们。

(10)、明确:第一部分(第1—3自然段):引出什么叫物候和物候学。

(11)、然后问我们这些词有什么作用,或者问能不能删除。

(12)、春寒雨若泉,冬寒雨四散:春天气温低则多雨,冬天气温低雨反而少

(13)、全文分为四部分,内容密切联系,材料之间以逻辑顺序安排。

(14)、⑧年年如是,周而复始。(用词典雅,有文言色彩。)

(15)、①恐龙不可能在每一块大陆上独立生存,那么它们是如何越过大洋到另一个大陆上去的呢?

(16)、作用:运用摹状貌的说明方法,用文字把一年四季的风景描摹出来,生动形象地展示了一年四季的风景图,描绘出一年四季的物候现象,以便下文自然引出物候和物候学。

(17)、不可以去掉,“几乎”从程度进行限制,说明“板块构造”理论不是为地质所有的问题提供了答案,如果去掉就与实际情况不符,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18)、⑵在说明物候现象来临的决定因素时,采用了由主到次、由空间到时间的逻辑顺序。作者运用逻辑顺序,即按照事理顺序,可使介绍的物候学知识通俗易懂,便于读者理解掌握。

(19)、②几千年来,劳动人民注意了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同气候的关系,据以安排农事。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这样看来,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

(20)、本文1—3段是怎样将“物候”这一科学概念一步步引出来的?

4、包含物候知识的农谚有哪些

(1)、郭沫若《玉兰和红杏》一诗,朴实无涩,也是写物候南北差异:

(2)、了解一些物候知识和物候学的研究在农业上的重要意义。    

(3)、③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  拟人  )

(4)、选段①中“于是,只急慌慌地扫了几眼,我便匆匆逃离,到了岸上回望那团白烟,心还在不住地跳…… ”体会句子中加点字“扫”的妙处。

(5)、②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萌”字准确地反映了草木开始生长的状况;如“繁花次第开放”,“次第”贴切地表现了花开的次序,渲染了春天的气息。融化萌发次第 用词典雅,富有形象性。)

(6)、影响物候的第三个因素是高下的差异。植物的抽青、开花等物候现象在春夏两季越往高处越迟,而到秋天乔木的落叶则越往高处越早。不过研究这个因素要考虑到特殊的情况。例如秋冬之交,天气晴朗的空中,在一定高度上气温反比低处高。这叫逆温层。由于冷空气比较重,在无风的夜晚,冷空气便向低处流。这种现象在山地秋冬两季,特别是这两季的早晨,极为显著,常会发现山脚有霜而山腰反无霜。在华南丘陵区把热带作物引种在山腰很成功,在山脚反不适宜,就是这个道理。

(7)、此外,物候现象来临的迟早还有古今的差异。根据英国南部物候的一种长期记录,拿1741到1750年十年平均的春初七种乔木抽青和开花日期同1921到1930年十年的平均值相比较,可以看出后者比前者早九天。就是说,春天提前九天。

(8)、广义的农业生产包括农、林、牧、副、渔五业,农之中还包括农作物、果蔬、蚕桑等,这些内容在农谚中都有。

(9)、(某某同学是学霸,成绩很好,比如这次月考,他总分靠了七百二十分。

(10)、运用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将枯水季节仍然气势磅礴、汹涌无比的瀑布水流快和密的特点展现了出来,令人身临其境,回味无穷。

(11)、④    说明文语言有哪些特点?   准确、简练、平实、生动等   

(12)、二月二打雷,稻米较重捶:表示节气无误,风调雨顺,稻丰收,米价便宜。当天,如果春雷乍响,这一年收成很好。

(13)、(2)北京的物候记录,1962年的山桃、杏花、苹果、榆叶梅、丁香、刺槐的花期比1961年迟十天左右,比1960年迟五六天。“左右”一词可否去掉?为什么?(第5段)

(14)、(1)“沉睡”和“苏醒”两个动词运用拟人的修辞,生动形象地展现了种春回大地、生机勃发的景象。

(15)、生乙:燕子是“翩然归来”,轻捷、洒脱、活泼伶俐的小燕子的形象一下子就浮现在眼前。用“不久”“于是”由春自然转入夏。而秋的标志是“果实成熟”,是“叶子渐渐变黄”。

(16)、    这节课让我们一起走进一篇有关物候知识的科普文章:《大自然的语言》(板题) 

(17)、  提问:这首诗正好说明了课文中影响物候的哪个因素?最能说明这种影响的是哪句话?(第三个因素──高度的差异:“植物的抽青、开花等物候现象在春夏两季越往高处越迟。)     交流:你还知道哪些古诗中包含着物候知识?你搜集的农谚有哪些? 

(18)、朗读课文,筛选课文主要信息,学习写读书摘要。 

(19)、③燕子翩然归来。(翩然指轻快地飞舞的样子,写出了小燕子轻盈飞舞、活泼伶俐的情态,恰当、形象,透露出喜爱之情。)

(20)、说明事理有许多方法,如举例子、作比较、列数字、引用等。试从课文中各找出一个例子,说说其作用。

5、有关物候的农谚,并解释其意义

(1)、(设问句提出疑问,引起下文对物候现象来临因素的说明。)

(2)、这时的天气可能晴冷干燥,白天红日当空,气温较高,可是夜间散热快,气温急剧下降;也可能这时极地大陆气团与热带海洋气团旗鼓相当相持不下,形成准静止锋,产生低温阴雨天气。这时正值春耕播种季节,遇到这情况往往造成烂种烂秧,严重影响春耕生产的进行。

(3)、小结:文章首先通过描绘四季变化引出什么是物候和物候学;然后说明物候观测与农业的重要关系;

(4)、                                          白居易

(5)、积累物候知识,培养重观察、讲实证的科学态度。

(6)、(物候知识):春天如果下场雨小苗就会长的非常好,秋天就会多收不少庄稼,秋如果寒冷,产生霜降,收成就会受到损失。

(7)、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的说明顺序能否调整?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

(8)、激发热爱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志趣,培养注重观察、讲究实证的科学态度。

(9)、这是一篇事理说明文,用通俗生动的语言介绍了物候、物候学,物候观测对农业生产的重要性,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以及研究物候学的意义,提出要进一步加强对物候的观测和研究,促进农业生产大丰收。

(10)、花香鸟语   草长莺飞 阿公阿婆,割麦插禾

(11)、大自然常常用不同的语言和我们说话:白天的天空晴朗,夜晚的星光点点,告知了天气的语言。树上的花朵,变黃的种子,告知了季节的语言。麻雀在它的窝生蛋,蟋蟀在夜晚不停的唱歌,告知了生命的语言,大自然的語言,真是奇妙! 

(12)、①    说明文可以分为:事物说明文 和 事理说明文 。

(13)、①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大地”人格化,显得亲切动人,为下文的描写定了基调。)

(14)、经度的差异是影响物候的第二个因素。(这是本段的中心句。)凡是近海的地方,比同纬度的内陆,冬天温和,春天反而寒冷。(“凡是”表示范围,说明无一例外,所有的近海的地方都如此,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所以沿海地区的春天的来临比内陆要迟若干天。(“所以”得出结论,说明经度的差异对物候现象的影响。)如大连纬度在北京以南约1°,但是在大连,连翘和榆叶梅的盛开都比北京要迟一个星期。又如济南苹果开花在四月中或谷雨节,烟台要到立夏。两地纬度相差无几,因为烟台靠海,春天便来得迟了。(连用两个例子,并采用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准确具体地说明本段中心句——经度对物候的影响。)

(15)、(物候知识):农历五月十三是雨节,如果这一天下雨的话,那么这一年秋天谷子就会大丰收,谷子多的都没地方储存了,家家户户需要建新的谷囤。

(16)、我们班的成绩很好,如这次月考,我们班的平均分在全年级排名第一。)

(17)、在春天,早春也跟晚春不相同。如在早春三四月间,南京桃花要比北京早开20天,但是到晚春五月初,南京刺槐开花只比北京早10天。所以在华北常感觉到春季短促,冬天结束,夏天就到了。

(18)、当我们不太理解的时候,可以用这个词来换种说法去体会,

(19)、第二部分:话题转到农业上,以具体事例说明物候观测对农业生产的重要性,这部分也与文章结尾相照应;

(20)、公历三月雨水至春分这段时间,影响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的北方冷空气(极地大陆气团)的势力已逐渐减弱,而随着太阳直射点的北移,南部海洋的高压逐渐影响东南沿海地区,这时,冷暖两个气团的势力消长变化较大,频频交锋,从而造成时晴时雨忽冷忽热,变化无常的天气。

(1)、                     大林寺桃花

(2)、明确:第一部分(1~3段)引出什么叫物候和物候学。

(3)、⑵第2段则相反,给出物候记录中确定的时间段、考察对象和精确的比较结果,说明物候的古今差异。这是因为物候古今的变化往往是缓慢的,个人难以察觉,因此用数字说话,才能清晰地展现结论。可见,说明语言如何运用,要根据说明内容的特点来决定。

(4)、物候观测使用的是“活的仪器”,是活生生的生物。它比气象仪器复杂得多,灵敏得多。物候观测的数据反映气温、湿度等气候条件的综合,也反映气候条件对于生物的影响。应用在农事活动里,比较简便,容易掌握。物候对于农业的重要性就在这里。下面是一个例子。

(5)、⑥“蚂蚁垒窝要落雨”“鱼跳水,有雨来”“燕子低飞要落雨”“癞蛤蟆出洞,下雨靠得稳”“龟背潮,下雨兆”“蚯蚓爬上路,雨水乱如麻”“鸡迟宿,鸭欢叫,风雨不久到”这些农谚都是根据物候现象预测天气情况。

(6)、用你喜欢的方式读第一段,找出你最喜欢的词语或语句,试说明理由。     

(7)、学生阅读有困难的大概是第(4)题。教师可提示学生注意一些标志性词语,如“首先是为了……“此外还有……”“对于……”“还可以……”“也可以……”“为了……”。这些标志性词语对信息的筛选、概括很有参考价值。

(8)、本文是一篇事理说明文,也是一篇极有价值的科普文。文章告诉我们:科学就在身边,科学距离我们并不遥远。让我们零距离接触科学,从而热爱科学。

(9)、③    常见的说明方法有:分类别、下定义、举例子、作比较、列数字、打比方、列图表 等。

(10)、为什么“古代流传下来的许多农业就包含了丰富的物侯知识。”一句中的“许多”不能删去?(2分)

(11)、作者从“首先”“此外”“还可以”“也可以”几个方面用由主到次的逻辑顺序,说明了物候学的研究对于农业以及山区农业发展的重要意义。

(12)、风雪载途:风雪满路。载途:满路、遍地。                

(13)、课题:大自然的语言作者:竺可桢类别:课文内容要点:

(14)、⑨用“传语”“暗示”“唱歌”这些词语形象地说明大自然的语言,拟人生动。

(15)、研究物候学的五个意义又能否颠倒说明的顺序?

(16)、②“在地球上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里”准确地说明了存在四季分明的地方。

(17)、④这是植物孕育果实的时期。(“孕育”将植物写活了,形象地写出了夏季植物的茂盛、茁壮之态。用词典雅,如果改为植物“结果”则显得口语化。)

(18)、齐读诗歌,理解诗意:大林寺在庐山香炉峰顶。诗人在初夏时节游览大林寺。四月,平地上正是春归芳菲落尽的时候,但诗人却意外地发现在这高山古寺之中竟有始盛的桃花。诗人曾为春天的逝去而伤感,重遇春景后,喜出望外,猛然“醒悟”到:原来春天是转到这里来了。

(19)、第四部分:物候学对于农业生产的重要意义,再次突出“大自然的语言”,与文章第一部分相照应。

(20)、采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写活了大自然中无比丰富的物候现象。不能打乱顺序。这三个例子是按照时间顺序来安排的。我国北方的同一地区,杏花二月开,桃花三月开。布谷鸟鸣叫之时,正是割麦种稻之时。同时也照应了后面一句“花香鸟语”。

(1)、(春天降雾会放晴,夏天降雾会雨涝成灾。 )

(2)、(物候知识):一般下雨后都有蚯蚓,立夏蚯蚓出洞,证明雨水不小,那这一年的收成就比较好。

(3)、如用“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两个结构相同的四字句搭配一个七字句,具体描绘大地的“苏醒”,给人带来一片扑面而来的春色。

(4)、①“清明前,开秧田”是根据节气确定“开秧田”的时间。

(5)、这些自然现象,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称它为物候。物候知识在我国起源很早。古代流传下来的许多农谚就包含了丰富的物候知识。到了近代,利用物候知识来研究农业生产,已经发展为一门科学,就是物候学。物候学记录植物的生长荣枯,动物的养育往来,如桃花开、燕子来等自然现象,从而了解随着时节推移的气候变化和这种变化对动植物的影响。

(6)、由于富含冰晶的卷层云一般是雷雨天气入侵的先兆,所以当出现日晕和月晕的现象时,通常预兆着天气在短时间内便会发生改变,会有风雨降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