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戏诸侯的戏什么意思110句

戏诸侯是什么意思

1、戏诸侯的典故

(1)、周幽王对褒姒是好吃好喝供着,好言好语地说着,尽心尽力讨好她。可不知为什么,她就是不对幽王露出笑脸儿。为此,幽王很是烦恼。他把褒姒当成天下第一宝贝,可不希望她真像财宝那样冷冰冰。周幽王没办法,对身边的人说,谁能博得褒姒一笑,重重封赏。周王身边有一群专门逗他开心的人,这些人开始想办法。先来了一批插科打诨的优伶,在褒姒面前热热闹闹地演了一通杂耍,逗得周幽王开怀大笑,褒姒却只是撇撇嘴。接着又来了一批人,他们带着从各地搜罗的金银珠宝、锦衣美服放在褒姒面前,褒姒还是一脸冷漠。最后,不知是谁给周幽王出了个馊主意:点燃烽火,逗褒姒一笑。

(2)、A项:“音长”是指声音的长短,它决定于发音体振动时间的长短,发音体振动持续久,声音就长,反之则短。

(3)、申王后自从被周幽王废掉了王后的身份之后,儿子宜臼自觉宫中难度日,于是就逃到了外公申侯家避难。

(4)、这段故事就是历史上著名的“烽火戏诸侯”。其含义与西方的寓言“狼来了”差不多,却要更丰富一些。“狼来了”,是教训小孩子不要说谎,谁说谎,谁最后要为谎话付代价。可是褒姒的“烽火戏诸侯”就不这样简单,它可能更想告诉人们,拿国家大事开玩笑,是多么的可怕!

(5)、细数几位昏君的劣迹,可见三人的共同点——压榨百姓,荒淫无度,贪婪,亲小人而远贤臣,各个都是烂泥扶不上墙的无用之君,是历史的失败者。他们贪图一时的享乐,不把人民当做人民看,不把国家当做国家看,在他们眼里,国家就是自己的金库,他们只晓得自己的安逸,不懂得普通百姓的贫寒,国家灭亡又能怪谁呢?

(6)、  西周制度的创立者,文王、武王,尤其周公,都是后世的典范,连孔子也推崇备至。但是,这里面却有一个疑问:如果西周真的像孔子所说的那么完美,制度合理,政治廉明,堪为万世楷模,那么,它又为什么会灭亡呢?

(7)、A项:“车同轨,书同文”意思是统一文字,统一车辙,比喻国家统一。这是秦始皇完成统一大业后,改革旧制的重要内容。

(8)、桀是夏朝的暴君,《史记》中有:"桀不务德而武伤百姓,百姓弗堪。","夏桀淫骄,乃放鸣条。",是说暴君桀不务正业,不理朝政,骄奢淫逸,又压榨百姓,百姓都难以忍受他的暴行。可见,桀本身也不是一个好的君王,他在政事上亲近小人,远离君子,弃尽仪礼,生活上为人又骄奢好色,他广招天下美女、戏子,收入后宫,每日饮酒作乐。

(9)、关于褒姒的记载,最早出现在《诗经》小雅里面,关于褒姒的记载只有一句话,“赫赫宗周,褒姒灭之”。秉承着事越大,字越少的记载原则,《诗经》和《春秋》一样,对大事的记载都是一笔略过,不怎么交待起因经过结果,因此后面才需要学者去解读和注释。这首《正月》也是如此,作者只是感觉到了褒姒在西周灭亡过程中起了重要影响,但具体情况如此没有交待清楚。

(10)、历史就是一个小姑娘,胜利者打扮成什么样子,那它就是什么样子,透过漫长的历史烟云,今天的大家最终看不清曾经的样子。

(11)、西周末年,一度出现了“宣王中兴”。但周宣王长年对外用兵,先期打败了猃狁、西戎、淮夷、楚国,但是却大大损耗了国力,以至于在后期对太原之戎、条戎、奔戎的战争中,屡战屡败。特别是在他执政晚期,在“千亩之战”中惨败给姜戎,南国之师全军覆没。宣王在车夫奄父的护卫下,才侥幸逃脱。因此,到了周幽王时期,军事力量更加下降,以致于在攻打申国的时候,周幽王被犬戎杀死。

(12)、幽王因为继承人的问题,驱逐了原本的太子姬宜臼,姬宜臼跑去申国投靠他的外祖父申侯,幽王联合诸侯讨伐申国,但没有让申国屈服。幽王撤退回镐京,诸侯各回其国。这时候,申国联合缯国、犬戎突袭镐京,幽王燃起烽火,诸侯不至。幽王实力不足于野战,又不能据城而守,只能向东逃向郑国,结果在半路被杀死在骊山。

(13)、这就要提到古代城市警戒范围的问题。敌人距离城市多远,城市就需要警戒呢?墨子给出的答案是百里,也就是敌人进入城市百里范围,城市就需要进入警戒状态,比如将重要人员进行特殊保护等等。

(14)、本文通过各种旁证,提供了一种可能性,对于目前所有对烽火戏诸侯的质疑做了相对合理的解释。

(15)、场景10:周幽王死后,申侯和诸侯拥立宜臼为周平王、

(16)、这一出故事是司马迁的史记上所记载的,周幽王去世时,不过24岁,如今看来,可能就是叛逆期作祟,然而,事实上真的如此吗,历史上真的有烽火戏诸侯这个故事吗?

(17)、C项:居民委员会决定问题时采取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并非成员集体决定。

(18)、四十二年,犬戎杀周幽王,武公将兵往佐周平戎,甚有功,周平王命武公为公。(史记卫世家) 

(19)、褒姒不好笑,幽王欲其笑万方,故不笑。幽王为烽燧大鼓,有寇至则举烽火。诸侯悉至,至而无寇,褒姒乃大笑。幽王说之,为数举烽火。其后不信,诸侯益亦不至。

(20)、即使如此,这些国家能来得及吗?毕竟长城示警,是因为有随时待命的军队,即使跟周幽王有约定,诸侯还有自己的事情,看到烽火,再准备兵器粮草,一路赶去,来得及吗?

2、戏诸侯的戏什么意思

(1)、在西周时期,为了拱卫王室,在骊山的百里之内,分布着许多周王室的封臣。他们环绕京师,是当时周王朝的主要的军力资源,面对当时周遭环敌,这样的政策很长的时间之内保护着周王室的安全。

(2)、  于是,夏王摆设祭物,向二龙祷告。二条神龙就把唾液吐在了木匣子里后,飞天而去了。

(3)、周幽王继位时只有13岁。《史记》记载,“四十六年,宣王崩,子幽王宫湦立。”

(4)、幽王没有了申后在身边规劝,更是不理朝政,整天与褒姒玩乐。幽王发现一件怪事,褒姒虽整日玩乐,可从没笑过,不管多么有趣的事情,她都没有露出过笑意,更别说笑出声来了。幽王觉得十分纳闷,对褒姒说:“爱姬生得千娇百媚,若再开颜一笑,必定更加令人销魂。”褒姒淡淡地说道:“贱妻生来就不喜欢笑,大王不必见怪。”幽王哪里肯信。存心必要让她一笑。于是贴出布告:“有能让王后一笑者,赏金一千。”告示一出,各种人争相献艺。有的来讲令人捧腹大笑的笑话,有的来表演一些令人忍俊不禁的怪相。可褒姒听了看了,脸上依旧还是没有一丝笑容。幽王手下有个大臣叫虢石父,正事不干,却是个溜须拍马的高手。他想出了个办法奏与幽王,叫做“烽火戏诸侯”。原来周朝时遇到敌情,主要靠烽火台报警。那些烽火台遍布国中各地,相邻的两座能互相看见。如果发现了敌情,在白天就点燃晒干的狼粪,据说狼粪点燃,其烟不散,易于看到靠“狼烟”传递的情报;倘若是晚上,就点燃柴草,靠火光报告敌情。这样一台传一台,用不了多长时间。消息传遍全国,各地诸侯就会率部队赶往京都,听候调遣。

(5)、为此,周幽王竟然悬赏求计,谁能引得褒姒一笑,赏金千两。这时有个佞臣叫虢(guó)石父,替周幽王想了一个主意,提议用烽火台一试。

(6)、  顿时,龙的唾液在宫廷里流了一地,怎么清除也除不干净。

(7)、我们发现,所有的情节,好像都是事先设计好的,一环扣一环,就像电影剧本一样。每一个情节,几乎都是为了说明红颜祸水、后宫干政、褒姒亡国这一主题,烽火戏诸侯只不过是其中的一个环节罢了,都是为最后犬戎攻镐京做铺垫。几乎可以这么说,整个故事都是人为编出来的。

(8)、公元前718年,周幽王宫涅继承王位。当时差距发生地震,可幽王却不思救火之灾,反而纵情于声色犬马之中,醉生梦死。幽王三年,褒国为取悦幽王,进献美女褒姒。褒姒可谓名不虚传的绝色佳女。细柳腰,冰肌玉肤、花颜妖娆、色眼微动,便可令人魂不守舍。

(9)、原本身为国丈光芒万丈的申侯,面对一落千丈的身份地位,以及日后可能遭遇的清算,心中既害怕又愤怒,他为了夺回自己家族应有的权利,送自己外孙登上王位,于是选择了和西周的敌人戎族进行合作。

(10)、守城之法,敌去邑百里以上,城将如今尽召五官及百长,以富人重室之亲,舍之官府,谨令信人守卫之,谨密为故。(墨子号令)

(11)、  荒诞不经的地方,就不再多说了。其实,稍有常识的人就知道,西周的灭亡,有着三个基本的原因:

(12)、不过后来纣王因无道而激起人民的反抗。周武王伐纣,纣王逃到鹿台,走投无路后自焚,妲己也被斩首而死。

(13)、最后,言之烽火,即为长城传递信息所用,烽火台上点燃狼烟,或者是稻草,以起到警示国家的作用。所以在短时间内根本不可能叫来大量的军队。

(14)、昔者,秦王赵正出游天下,环(还)至白(柏)人而病,病笃,喟然流涕长大(叹)息,谓左右曰:吾忠臣也,其谋所立。丞相臣斯、御史臣去疾,昧死顿首言曰:今道远,而诏期(窘)群臣,恐大臣之有谋,请立子胡亥,为代后。”王曰:“可。”王死胡亥立,即杀其兄父骨(扶苏)、中尉恬、大赦罪人……

(15)、幽王即位时,因宣王晚年四处征伐,使国力已十分虚弱。但他并没有像宣王早年那样奋发图强,反而过着荒淫奢侈的生活,使得国政不但没有起色,而且日益颓落。

(16)、场景6:“幽王二年,西周三川皆地震。”三川是周人的发祥地,伯阳父的解释是,三川地震,预示着西周将要灭亡。阴阳失调,阴气胜过阳气,是三川地震的原因。结论是将要有女主乱国

(17)、从幽王死后的政局分析,他死之前,朝中是分成了两派

(18)、当然,这些解释还不足以证明烽火戏诸侯一定是真实存在的,比如,战国初年烽火示警的成熟并不能证明西周末年就一定存在烽火的应用,《周礼》成书于战国,记录的客舍系统是否在西周末年就存在也无法确证。

(19)、题干关键信息“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说明人都有多种需要,“舍鱼而取熊掌者也”说明面对多种需要时,要进行最佳抉择。因此,选择A选项。

(20)、凡国野之道,十里有卢,庐有饮食;三十里有宿,宿有路室,路室有委;五十里有市,市名候馆,候馆有积。(周礼 地官遗人)

3、戏诸侯的人物介绍

(1)、另一方是申侯、申后、宜臼集团。这一方的支持者是鲁国、许国、卫国、秦国、晋国。这些大都是畿外诸侯。

(2)、《清华简》记载,“周乃亡。邦君、诸正乃立幽王之弟余臣于虢,是携惠王。晋文侯乃逆平王于少鄂,立之于京师。”

(3)、场景1:夏朝末年,王宫里来了两条神龙,自称是褒国的国君。夏桀王把它们的涎液封在木匣子里收藏起来。周厉王的时候,发现了这个匣子。在打开的时候,龙涎洒在地上,变成了一条蜥蜴,撞上了一名小宫女,小宫女长大后就离奇地怀了孕。

(4)、西周末年,周王室基本上形成了两大政治集团。

(5)、《竹书纪年》记载,“平王奔西申,而立伯盘(服)以为太子,与幽王俱死于戏。”

(6)、《清华简》记载,“褒姒嬖于王,王与伯盘逐平王,平王走西申。”

(7)、有一天,西北边境的犬戎真的打进来了,他们浩浩荡荡地把王城围了个水泄不通!周幽王赶紧派人去点烽火,但是,诸侯们见到烽火,却没有谁再来了,他们怕再一次被戏弄。周幽王这才明白,用烽火戏弄诸侯后果是多么的可怕。然而,一切都晚了!

(8)、周幽王生于宣王33年。关于周幽王的出生年代,史书上没有明确记载。《搜神记》里说,“周宣王三十三年,幽王生”。

(9)、很快,申侯举兵反叛的消息传到了周幽王的耳朵里,天下诸侯会盟,浩浩荡荡地讨伐申国。

(10)、以上三部史料,《史记》是正史,是后世其他史书的模板,它的说法代表了一部分人的观点。《竹书纪年》是西晋时期,从战国魏襄王墓里挖出来的,比《史记》要早二百多年,被称为是“我国古代唯一流存的未经秦火和汉儒篡改的编年体通史”,它的说法可以代表一种观点。《清华简》是爱国人士在海外收购,于2008年捐赠给清华大学的战国竹简,并经过了碳14检测,上面的记录没有经过篡改,应该更加可靠一些。

(11)、望见寇,举一垂;入竟,举二垂;狎郭,举三垂;入郭,举四垂;狎城;举五垂。夜以火,皆如此。(墨子号令)

(12)、要注意的是,幽王的前任周宣王虽然号称中兴之君,但在执政末期对外是屡战屡败。幽王上台时,周王室的外部环境是很恶劣的。从防御上来说,镐京延续的是上古的传统,延水而建,不设城墙。这点已经被考古所证实。

(13)、周宣王晚年,对外屡战屡败,幽王即位后,面临非常严峻的外部环境。为了加强镐京的守备,他命令在官道的馆舍在附近高处设置烽火大鼓传递信息,并和周边如虢国、郑国等诸侯约定,见烽火即来救援。

(14)、褒姒入宫以后,得到了周幽王的宠爱。有了自己的孩子以后,她就蛊惑周幽王废了太子宜臼,改立自己的儿子伯服为太子。《史记》记载,“废申后及太子,以襃姒为后,伯服为太子。”

(15)、“音高”是指各种不同声音的高低,音的高低是由振动频率决定的,两者成正相关关系,频率即单位时间内振动次数的多少,频率高则音高,反之则低。因此,选择B选项。

(16)、伯服被立为太子时是5岁。《太平御览》记载,”幽王八年,立褒姒之子曰伯服,为太子。“。

(17)、周宣王死后,其子宫涅继位,是为周幽王。当时周室王畿(wángjī)所处之关中一带发生大地震,加以连年旱灾,使民众饥寒交迫、四处流亡,社会动荡不安,国力衰竭。

(18)、古时候通讯设备没那么先进,所以用烽火台来作为信号,一旦有外敌入侵,就点燃烽火台,以此作为信号。

(19)、烽火戏诸侯,指西周时周幽王,为褒姒(bāo sì)一笑,点燃了烽火台,戏弄了诸侯。褒姒看了果然哈哈大笑。幽王很高兴,因而又多次点燃烽火。后来诸侯们都不相信了,也就渐渐不来了。后来犬戎攻破镐京,杀死周幽王,后来周幽王的儿子周平王即位,开始了东周时期。

(20)、幽王十分宠爱褒姒,她入宫后,不久就生了一个儿子,取名叫伯服。幽王为了讨得褒姒的欢心,就找个借口废了申后及太子宜臼,把褒姒立为王后,伯服立为太子。申后遭此厄运,怕宜臼被幽王加害,就让他去投奔外公以保全性命。宜臼强忍悲伤辞别母后,趁夜逃出镐京,投奔了申侯。

4、烽火戏诸侯是什么意思

(1)、《国语》的作者认为西周之所以灭亡,是因为周幽王宠信褒姒,于是废了原来的太子宜臼另立褒姒的儿子伯服为太子,宜臼于是出逃到外公申侯这里,然后联合西戎,里应外合从而灭了西周。

(2)、决定于发音体在一定时间内振动次数多少的是:

(3)、而周幽王是个荒淫无道的昏君,他不思挽救周朝于危亡,奋发图强,反而重用佞臣虢石父,盘剥百姓,激化了阶级矛盾;又对外攻伐西戎而大败。这时,有个大臣名褒珦,劝谏幽王,周幽王非但不听,反而把褒珦关押起来。

(4)、龙根本是不存在的,把它们写成是从褒国来的,明显是呼应后面的褒君被囚和褒姒入宫。

(5)、对于周幽王而言,他即位之初只是一个青春期的男孩儿,有身边人的恭维使得心中狂妄自大,胆大妄为倒是显得十分正常,

(6)、周幽王即位之后,根本不理朝政,整天只知吃喝玩乐,耽于女色,曾一连三月不管国事,国政荒废。

(7)、戎寇当至,幽王击鼓,诸侯之兵皆至,褒姒大悦而笑,喜之。幽王欲褒姒之笑也,因数击鼓,诸侯之兵数至无寇。至于后,戎寇真至,幽王击鼓,诸侯兵不至。幽王之身,乃死于丽山之下,为天下笑。

(8)、大势已去,周幽王赶紧带着褒姒逃出城外。可惜他没跑多远就被戎狄追上,惨死在戎狄的刀下。两百多年的王城镐京(现在西安附近)落到戎狄的手中。

(9)、幽王大喜,催其快讲:“王妃常忧,是恐大王三年之后,她母子无容身之地,大王若能立伯服为太子,点燃烽火,叫王妃看千军万马的壮观场面,褒姒肯定笑颜常开。”幽王听后即令诏书废申皇后和太子宜臼,立褒姒为皇后,伯服为太子,即驾幸骊山。

(10)、周幽王见了褒姒,惊为天人,非常喜爱,马上立她为妃,同时也把褒珦释放了。周幽王自得褒姒以后,十分宠幸她,一味过起荒淫奢侈的生活。

(11)、周朝有个诸侯国叫褒国。其国君褒垧见幽王这样昏庸,就来规劝。幽王大怒,反而把褒垧关进大牢。

(12)、为了说明这两派斗争的激烈,我们可以注意一下这个细节。周幽王曾经把王畿内的郑国和西虢国迁到了洛邑附近。他这么做的目的,就是为了应对申侯和犬戎的勾结,想要把都城迁到洛邑。郑国和西虢国就是为他打前站的。试想,如果不是周幽王的安排,这两国去了东边,哪有土地给他们立国呢?所以,周幽王之死和后来的平王东迁,都是这两派较量的结果。

(13)、褒姒不爱笑,幽王为她“烽火戏诸侯”,这是褒姒的主要罪证

(14)、众多疑点都在对所有人透露这一件事,烽火戏诸侯这件事极有可能是杜撰的。

(15)、我们从《史记》里截取褒姒生平的10个场景,来分析一下。

(16)、在农业时代初期,丝绸织造业才刚刚兴起,丝织品稀有而昂贵,制造起来也颇费工夫,桀为了妺喜,下令搬来织造精美的绸子,在她面前撕开,破坏这种稀有而昂贵的织物,简直是暴殄天物。

(17)、“烽火戏诸侯”故事是经过不断丰富、传抄演绎才逐渐定型的,已经不是周幽王被杀的本来的史实面貌了。故事的起源是先秦时期《吕氏春秋》“大鼓有寇”;两汉时期,司马迁《史记》中添加了“烽火”因素,同时将故事内容进行丰富。刘向、孟康在难辨真伪的情况下将“击鼓”与“烽火”杂糅,采取了兼容并包的态度。

(18)、之后又经过了几次闹剧,终于使得诸侯王对于周天子不满,狼来了的故事多了自然就会引起人们质疑,当戎狄真的打上门来时,周天子身边没有可用于巩卫的军队,战火一开,周幽王与褒姒便双双死在战火之中。

(19)、周幽王本来有位太子叫宜臼(yíjiù),因受褒姒这位“后妈”的排斥流亡在外。几经周折,宜臼被请回来做王,史称周平王。公元前770年,周平王率众东迁,长期住在东都雒邑(luòyì)(今河南省洛阳市)。自此,二百七十多年的西周历史落下帷幕,东周的历史开始了。

(20)、原来,为了防备西边的犬戎,周王朝曾在骊山一带修筑了许多烽火台,一旦点燃狼烟,烽火台会一个接一个把烽火传下去,诸侯看到就会前来护驾。这样壮观的场面,褒姒肯定没见过,不如试一试?

5、戏诸侯歌词

(1)、  周武王的后世子孙周厉王在位的时候,他在宫中发现了一个神秘的盒子,正想打开看时,却被宫人们劝阻道“不可”!为什么不可呢?因为这个盒子的来历,十分诡异!

(2)、看这段历史记载,大家要留点神。“烽火戏诸侯”故事的可信度不高。因为历史学者研究,边境设烽火传消息,是后来西汉才有的事情。那么,这是不是说,褒姒与西周的灭亡就全没有关系呢?也不是。褒姒还是脱不了干系的。西周晚期的诗篇就歌唱说:“赫赫宗周,褒姒灭之!”(《诗经·小雅·正月》)。意思是,显赫的周王朝,褒姒把它灭亡了。西周建国快三百年的时候,到了周幽王时期,在他的祖上,周王朝政治就出了问题,民不聊生越来越严重,王朝的根基发生了动摇。在这样的时候,遇到好的国王,国家还可能统治得久一点。不幸,周王朝遇到周幽王和褒姒,他们的所作所为,实际上正加速了周朝的灭亡。

(3)、  周厉王就叫了一群女人,让她们赤身裸体的对着唾液大声的呼叫。那唾液就变成了一只黑色的大蜥蜴,爬到周厉王的后宫里去了。

(4)、  为争夺封地,周朝内部人把犬戎部落招来攻杀周幽王。

(5)、几千年的中国古代历史,历经数十个朝代的更迭。在众多朝代当中,周王朝是延续时间最长的一个,它从公元前1046年到公元前256年,延续了将近八百年。不过,八百年的历史实际分为西周和东周。西周王朝出现了礼乐文化创造高潮,对中华文明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然而,在公元前771年的时候,强大一时的西周王朝崩溃了,历史进入了东周时期。

(6)、  到了周厉王的时候,他经不住诱惑,他偏不信邪,他好奇害死猫,——就大着胆子把这个神秘的匣子打开看了。

(7)、众大臣们遵照遗嘱,立太子宫涅为天子,于灵前即位。他就是西周的末代国君周幽王。即位之后,周幽王传旨,立申侯之女为后,立其宜臼为太子。

(8)、C项:“音色”指声音的感觉特性,不同的发声体由于其材料、结构不同,声音的音色也不同。

(9)、但是,在西周的灭亡上,即使没有发生过“烽火戏诸侯”,即使褒姒不是罪魁祸首,也没有必要着急给褒姒平反。

(10)、我们不知道镐京的警戒范围是多少,但不可能是兵临城下了才举烽火。如果敌人从进入警戒范围到城下需要数天时间的话,约定的国家轻车简装前来,快则一天,慢则几天,应该还是赶得及的。

(11)、幽王来到骊山温泉行宫,命令点燃烽火,但见狼烟四起,火光冲天,各路诸候看见烽火,急忙调动三军,直奔骊山。近前却听楼阁里,琴瑟声声,觥筹交错,却不见一兵一卒,可此时的褒姒看见惊恐万状的各路诸候,却嫣然一笑,幽王见褒姒妩媚百生,不觉欣喜若狂,于是重赏虢石父。

(12)、《史记》评价她说:“周之兴也以姜原及大任,而幽王之禽也淫于褒姒。”司马迁说的比较隐晦,只是说褒姒造成了周幽王被杀,并没有直接说她导致了西周灭亡。《诗经.小雅.正月》说的就很直白了,”赫赫宗周,褒姒灭之。“

(13)、在以分封制和宗法制为基础建立的西周社会中,周幽王废长立幼的行为破坏了整个游戏规则,所谓“礼崩乐坏”,天子都不遵守周礼了,那诸侯自然也没必要依照分封时的承诺保卫王室。从这个角度来说,《国语》对“赫赫宗周,褒姒灭之“的解释是说得通的。

(14)、但我们同样并不知道太史公在《史记》中记录烽火戏诸侯这个故事的时候,到底是基于什么样的证据。

(15)、周宣王死后,其子宫涅继位,是为周幽王。当时周室王畿(wáng jī)所处之关中一带发生大地震,加以连年旱灾,使民众饥寒交迫、四处流亡,社会动荡不安,国力衰竭。而周幽王是个荒淫无道的昏君,他不思挽救周朝于危亡。这时,有个大臣名褒珦,劝谏幽王,周幽王非但不听,反而把褒珦关押起来。

(16)、综合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周幽王再怎么昏庸,也不可能拿国家的危亡开玩笑,他还想在王位上一直坐下去呢。诸侯各国离镐京远近不不可能同时到达。《吕氏春秋》记载的是击鼓,《史记》记载的是击鼓和烽火,而烽火传信基本始于汉代,是用来防备匈奴的,这就说明了其中的杜撰成分。而褒姒晚上点起了烽火,在骊山等候诸侯,如果诸侯一两天后才到,她困得早就睡着了,哪里还能笑的出来呢。再说了,周幽王想了那么多办法,褒姒都不笑,点起烽火有什么好笑的呢?而《清华简》的说法更接近真相,历史上根本就没有发生过“烽火戏诸侯”。

(17)、《史记》说周幽王举烽火「诸侯悉至」,容易让人以为天下诸侯都来了,然后衍生出山东的齐鲁到陕西哪儿赶的急的疑问。

(18)、听了周幽王的话,诸侯们气得脸都绿了。可是王命难违,没地方抱怨,只有扛着旗,耷拉着脑袋撤了回去。

(19)、从主人公的年龄看,决定政局的是周幽王、褒姒、申侯、诸侯和朝臣

(20)、我国已明确脱贫攻坚目标,即到2020年,稳定实现农村贫困人口不愁吃、不愁穿,( )、基本医疗和住房安全有保障,使贫困地区的基本公共服务主要领域指标接近全国平均水平。

(1)、幽王得了这个主意,高兴异常,决定一试。这一日,秋高气爽,幽王带着褒姒来到城楼,登台远望,山光水色,尽收眼底。幽王下令燃火报警,顿时狼烟点起,直冲云天。远近诸侯看到狼烟直上,还以为敌国来犯,于是纷纷点兵备马,奔向镐京。他们赶到镐京城下,只见幽王和褒姒坐在城楼上喝酒看热闹,哪有敌兵的影子。诸侯们的这一阵奔忙,可把褒姒给逗笑了。幽王见褒姒微笑如花,比平日更加可爱,心中大喜,马上给了虢石父千金的奖赏。可怜那些诸侯,白白奔波一场,睹气带兵回国而去。

(2)、其实,诸侯是泛指,即使幽王有完备的烽火系统,也不可能一个信号从今天的西安传递到鲁国所在的山东曲阜。以春秋的记录而言,几个国家也可以以诸侯来代称的。所以,这里「诸侯悉至」应该是指约定要来的诸侯都来了。

(3)、场景7:“三年,幽王嬖爱襃姒。襃姒生子伯服。”在褒姒的鼓动下,“又废申后,去太子也”。

(4)、伯服出生于幽王4年。《史记》记载,“幽王三年,王之后宫见而爱之,生子伯服”。十月怀胎,伯服应该在一年后出生。以幽王的年龄推测,宜臼应该只比伯服大一两岁。

(5)、小时候我们就在书上学过一个故事,烽火戏诸侯,讲的是西周最后一个天子周幽王为了美女褒姒,谎报敌情滥用烽火台,最后当狼真的来了的时候,周幽王点燃烽火,诸侯不来救援,最终导致了西周的灭亡。因为这个故事记载在历史书上,很多人把他当成真的历史来看,但事实上从这个故事本身形成的过程来看,它可能并不符合事实,只是后人演绎出来的故事。

(6)、一说春秋以烽火戏诸侯的故事作为开篇,常有朋友留言「假的」「编造的」。在群里问了下,则是真的、假的都有支持。所以我们尝试以问题的方式分析一下这个故事,到底是真是假还是要由大家自己去评断:)

(7)、可幽王使出了浑身解数,也未能如愿,于是面谕百官,“谁能使王妃一笑,赏黄金万两。”宠臣虢石父说他有妙计可使妃子一笑。

(8)、当时,执政的王是周宣王(周厉王的儿子,西周第十一代王)。有一天,他听到市井中的孩子们传唱一首短歌谣:“檿弧箕(yǎnhújī)服,实亡周国”。“檿弧箕服”指的是桑木做成的弓,“箕服”就是簸箕形状的箭袋。童谣的意思是说卖木弓和箭袋的人,会给周朝带来灭亡。可怕的预言在大街上传唱,周宣王好不焦心,下令在全城大肆抓捕卖木弓和箭袋的人。那对来自褒国的夫妇听到消息,打算趁着夜色逃回到自己的家乡。

(9)、二岁,犬戎杀幽王於骊山下,并杀桓公。郑人共立其子掘突,是为武公。(史记郑世家)

(10)、褒珦(xiàng)在监狱里被关了三年。褒族人千方百计要把褒珦救出来。他们听说周幽王好美色,正下令广征天下美女入宫,就借此机会寻访美女。在褒城内找到一位姒姓女子,教其唱歌跳舞,并把她打扮起来,起名为褒姒,献于幽王。替褒珦赎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