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难兄难弟造句子二年级149句

用难兄难弟造句

1、难兄难弟造句三年级上册

(1)、3(  ):比喻事物瞬息即逝;现多形容事物像闪电和石火一样一瞬间就消失。也形容极快的速度。

(2)、5(      ):照:查考,察看。写下字据保存进来以备核查,以作凭证。

(3)、3(  ):心里很感谢,如同亲身感受到恩惠一样。多用于代人向对方致谢。

(4)、    解释:长文与孝先,对长辈不能一体恭敬,对于父亲的功德仅仅因为是自己的父亲而已,透彻的看来,不是论父功德,是论自己的(父亲)的功德,这就失去了真正尊敬长辈的德行。也使长辈蒙羞,因此说元方难为兄,季方难为弟。

(5)、373(  )掉转武器向自己原来所属的阵营进行攻击。不是“反击”。

(6)、480(    )形容建筑物或陈设华丽精致,光彩耀目。〖错例〗金碧辉煌的落日映在空中,十分好看。

(7)、3(  )指在某范围内广为流传,盛行一时。特指不良风气、事物的公然流行。

(8)、481(      )比喻把秘法、诀窍传给别人。

(9)、6(   )像水里浮萍随水漂泊,聚散无定。比喻不相识的人偶然相遇。

(10)、对牛弹琴,读音为duì niú tán qín

(11)、 哈,瞧你这觉悟,诗人们都“以诗抗疫”了,你也应该“以宣传报道抗疫”啊!而且,还千万别敷衍了事哦,毕竟最近各个乡镇都在奋力写宣传报道,质量良莠不齐,笑料百出。

(12)、儿时同床共枕,患难与共的人就这样与我有了明显的界线.

(13)、411(  ):陆离:式样多,繁杂。①形容形象奇异,色彩繁杂。②也形容事物离奇多变。

(14)、5(      )—流传开来的名声与实际相符。

(15)、造句:两人生不逢时,空有满腹学识,却无法施展抱负,真是一对难兄难弟。

(16)、(出处)《三国志·魏书·高贵乡公传》注引《汉晋春秋》:“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17)、元方后来被朝廷任命为侍中,又想让他当司徒官,但是他不干,朝廷又封他为尚书令。因为陈宴、元方、季方的声望极高,当时豫州的城墙上,都画着他们父子三个的图像,让百姓学他们的品德。

(18)、不过为这些成语略做正本清源,并不是说现代人用法就是错的。我一直觉得,一门有活力的语言,始终是在变化中。很多我们熟悉的汉字,是从写错的俗字演变而来,很多我们使用的成语,也经历了一个复杂而漫长的流变过程,与社会变迁息息相关。每一个成语,其实有点像是一台显示器,即使是同样的四个字,随着时间迁移,我们与古人看到的也不尽相同。透过词源的考据,我们感知到的是世间万象的无穷变化。

(19)、2(  )登高一定要从低处起步,比喻做事情要循序渐进,由浅人深。(卑:低。自卑,意为从低处起步,并非一个合成词)

(20)、就个人来说,王子表示他很喜欢壕沟生活那种患难与共的同袍之情,并不会想念家庭窝居的舒适。

2、难兄难弟造句子二年级

(1)、(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德行》:“陈元方子长文;有英才;与季方子孝先;各论其文德;争之不能决;咨子太丘。太丘曰:‘元方难为兄;季方难为弟。’”

(2)、50(      )君子之间的交往不含任何功利之心,他们的交往纯属友谊,不尚虚华。

(3)、没有利益,没有纷争,没有怀疑,你永远是我最真的朋友。患难与共,真情永在,感恩节之际,送你一套茶具,闲时一起品茶细数生活的甜蜜。

(4)、6(  )朋比:互相依附,互相勾结。坏人勾结在一起干坏事。

(5)、5(    )用另一种眼光看待。指特别看重和优待。有时也指用另外的眼光来对待,含有歧视的意思。

(6)、还有一句成语:难兄难弟。“难”字应该读二声。它出自《世说新语·德行》:“陈元方子长文;有英才;与季方子孝先;各论其文德;争之不能决;咨子太丘。太丘曰:‘元方难为兄;季方难为弟。

(7)、486(      )形容一个接一个来到,有人多的意思。

(8)、2():东晋谢安退职后在东山做隐士后来又出任要职。比喻失势之后,重新恢复地位。(褒)

(9)、6(  ):原意是明亮的珍珠,暗里投在路上,使人看了都很惊奇。比喻珍贵的物品落到不识货的人手里,亦比喻有才能的人得不到重用。

(10)、(成语)难兄难弟 (nànxiōngnàndì )

(11)、6(      ):形容表面不批评别人而心中自有褒贬。

(12)、5(      )源:水源。比喻经济上增加收入,节省开支。

(13)、难弟难兄,汉语成语,拼音是nándìnánxiōng,意思是形容两兄弟都好,难分上下;现也反用,讽刺两兄弟都坏;同“难兄难弟”。出自《二室行》。

(14)、如果您喜欢我们的内容请转发朋友圈,让更多的小伙伴一起学习吧。

(15)、(出处)《汉书·刘辅传》:“天下不可户晓。”宋·楼钥《缴郑熙等免罪》:“而遽有免罪之旨,不可以家谕(喻)户晓。”

(16)、5(      )—传出的名声不是虚假的。指实在很好,不是空有虚名。

(17)、6(  )隐:隐情,藏在内心深处的事。指难以说出的事物或原因。

(18)、2(      ):形容早出晚归,也形容不分昼夜地走路或在野外辛勤的劳作。

(19)、 随便打开一篇,就能看到这样的句子:“镇干部们首当其冲,入户宣传……”注意,“首当其冲”,是个贬义词哦。可别想当然地觉得“首当其冲”是“一马当先”的意思。

(20)、东汉陈元方的`儿子与陈季方的儿子都夸耀自己父亲的功德,争执不下,就去问他们的祖父陈寔,陈寔说,元方好得做他兄长难,季方好得做他弟弟难。后用此典称誉人兄弟品德,才能出众。

3、难兄难弟造句幼儿版

(1)、 nánxiōngnándì  nànxiōngnàndì

(2)、30(  )按平常的事情看待,不加重视(多用于否定句)。常误用于肯定句中。

(3)、484(      )泾河水清,渭河水浑,泾河的水流入渭河时,清浊不混,比喻界限清楚。

(4)、476(   )现在不是过去能比得上的。多指形势、自然面貌等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5)、绘声绘影 (huìshēnghuìyǐng)

(6)、朕一般不轻易给人发短信,收到朕的短信之人,必是患难与共或相濡以沫之人,故叩头三拜,三呼万岁后就平身吧!没啥,就是朕挂念你了,退下吧!

(7)、不过我看了他们的产品说明之后,想了一下,发现还真有一个需求对得上。

(8)、3(  ):各自按照自己以为正确的一套做。是,对,正确。

(9)、5(      )宗:主旨,文章的主题,行动的目的等。指说话写文章一开始就把主要意思点明白。

(10)、(出处)鲁迅《华盖集续编·无花的蔷薇之三》:“乙校昨夜通宵达旦,将赤化书籍完全焚烧矣。”

(11)、5(      )脍,kuài,切得很细的肉或鱼;炙,zhì,烤熟的肉。美味人人喜欢吃,比喻好的诗文或事物,人们都称赞。

(12)、(出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二十四回:“你一到京打听人家,像他这样大名鼎鼎,还怕有不晓得的。”

(13)、5(      ):原指背离儒家经典的主张和道统,现在泛指背离主导地位的思想准则和行为规范等。

(14)、(出处)唐·李华《唐扬州功曹萧颖士文集序》:“君七岁,能诵数经,背碑覆局,十岁以文章知名,十五誉满天下。”

(15)、(五颜六色)形容色彩复杂或花样繁多.引伸为各色各样.

(16)、365(  )指散播谣言,中伤他人。不能形容瀑布。

(17)、407(  )不是指高山美,而是比喻崇高的德行。

(18)、578-614:每况愈下—目不暇接—目无全牛—目光如炬—勉为其难—名不虚传—名山事业—买椟还珠—美轮美奂—美不胜收—面目全非—门户之见—门可罗雀—门庭若市—莫逆之交—莫衷一是—漠不关心—木人石心—沐猴而冠—明日黄花—名不虚传—漫不经心—暮鼓晨钟—满城风雨—满目疮痍—眉来眼去—妙手偶得—满目疮痍、靡靡之音、貌合神离、马齿徒增、马首是瞻、马太效应、蔓草难除、盲人摸象、明珠投暗、目迷五色

(19)、3(  ):原指宾主相见,站在庭院的两边,相对行礼。现在用来比喻平起平坐,互相对立。

(20)、(出处)唐·韩愈《进学解》:“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

4、难兄难弟造句简单

(1)、5(      )—侃侃:kǎn,从容不迫的样子。不慌不忙地谈着。

(2)、351--383匪夷所思、凤毛麟角、飞扬跋扈、放浪形骸、焚膏继晷、粉墨登场、风雨如晦、奉为圭臬、浮光掠影、俯仰之间、风起云涌、付之一炬、高屋建瓴(gāowūjiànlíng)、焚琴煮鹤(贬)、飞短流长(贬)、飞黄腾达、沸沸扬扬、凤毛麟角、风声鹤唳、反唇相讥、反戈一击、付之一笑、俯首贴耳、粉墨登场、发奸擿伏、丰姿绰约、风雨如晦-鸡鸣不已、发扬蹈厉、分道扬镳、风雨如磐、锋芒毕露。

(3)、2(      )咄咄,使人惊惧的声音。原来形容说话伤人,令人难受。现在形容气势汹汹,盛气凌人。也指形势发展很快,促使人努力赶上。

(4)、元方后来被朝廷任命为侍中,又想让他当司徒官,但是他不干,朝廷又封他为尚书令。因为陈宴、元方、季方的声望极高,当时豫州的城墙上,都画着他们父子三个的图像,让百姓学他们的品德。

(5)、4(      ):毁家:分散家产。纾:shū,解除、缓和。捐献全部家产,解救国难。

(6)、2(      )道貌,正经、严肃的外貌;岸然,严肃不易接近的样子。形容外貌严肃正经。多用贬。

(7)、6(      ):比喻对事物只凭片面的了解或局部的经验,就乱加猜测,想做出全面的判断;以偏概全,不能了解真相。

(8)、3(  ):指事业在将要成功的时候遭到了失败,含有惋惜之意。

(9)、2(      )使人们的心里非常痛快。常用以指坏人坏事受到应得的惩罚或打击。

(10)、3(  ):尔,你;虞,欺骗;你欺骗我,我欺骗你。彼此互相玩弄手段。

(11)、(出处)元·关汉卿《五侯宴》第四折:“雄纠纠名扬四海,喜孜孜笑满腮。”

(12)、2(      )耗尽精力,费尽心思。竭,用尽;虑,思索。

(13)、5(      ):毫无根据的话,多指背后议论、污蔑或挑拨离间的坏话。

(14)、释义:卑:低、自卑;亢:高傲。指对人有恰当的分寸,既不低声下气,也不傲慢自大。

(15)、5(    )形容天气酷热,好象金石都要熔化。

(16)、40(  ):形容建筑、雕塑等技艺高超,不像人工所制成。

(17)、6(   )亦作“品头论足”“评头品足”。指无聊的人随便谈论妇女的容貌,也比喻在小节上多方挑剔。

(18)、60(      )—比喻消息一经传出,就到处轰动起来,议论纷纷。贬义。常被用作褒义或误解为“局势混乱”。

(19)、nán xiōng nán dì,用以称人兄弟才学品德均佳,后亦用以讽称两人为差不多的货色,有贬斥的意味。出自《世说新语·德行》。

(20)、(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德行》:“元方难为兄,季方难为弟。”

5、用难兄难弟造句四年级

(1)、6(   )指不用智谋,只凭个人刚烈的勇气。

(2)、 不过,也是情有可原,太多耳熟能详的成语,它们的原意,其实与大家习惯的用法大相径庭。比如“呆若木鸡”,本来是一句逼格特别高的褒义,形容绝世高手的境界。搁现在,“呆若木鸡”算骂人了。再如“难兄难弟”,“难”字应该读第二声nán。它出自《世说新语》:“元方难为兄;季方难为弟。”意思是说,两位实力相当,不相伯仲。搁现在,大家都读四声nàn,意思就成了“一对倒霉蛋”。

(3)、2(   ):攻破敌阵,肃清残敌,比喻写文章打破陈规。多比喻彻底清除陈腐的思想和言论。

(4)、这对难兄难弟历经千辛万苦,终于回到他们的家乡。

(5)、(解释)废:停止。顾不得睡觉,忘记了吃饭。形容专心努力。

(6)、3(  ):比喻用不好的东西续在好东西的后面。后也用来比喻事物(多指文艺作品)的续作前后好坏不相称,含贬义。用于自称时,含谦义。

(7)、3(  ):给它一把火,指全部烧毁。也说付诸一炬。

(8)、6(   )也说“蓬荜生辉”。蓬荜:bì,即蓬门荜户,用蓬草、荆竹树枝编成门户的房子,形容房子的简陋。表示由于别人到自己家里来或张挂别人题赠给自己的字画而使自己非常光荣。

(9)、(解释)无论是远处还是近处都听过这个名字,形容很有名。

(10)、6(  )比喻行动和目的正好相反。不形容两个人方向相反。

(11)、忧心悄悄 (yōuxīnqiāoqiāo)

(12)、温暖阳光照家园,五月鲜花处处开,世界冷暖情共担,温馨大爱暖人间,感谢有你患难与共、一路相伴!祝福你好人好梦处处好运、平安幸福永远永远!

(13)、560(   )“授”:献出。在危亡关头勇于献出自己的生命。

(14)、这对难兄难弟历经千辛万苦,终于回到他们的家乡。“难兄难弟”是什么意思?当年我们在战场上是同生共死的难兄难弟。

(15)、5(      )比喻牢牢记在心上,永远不忘(多用于对别人的感激)。

(16)、6(  )—指不容易做到的事居然能做到,非常可贵。用于表扬人。不能用于赞美景物。〖错例〗今年冬天,福建闽侯旗山出现了难能可贵的雾凇奇观。

(17)、468(    )把各种不同内容的东西都接收、保存下来。

(18)、414(  ):心里很感激,就像自己亲身领受到一样。注意使用的语境是专用于代替别人表示感谢,不要理解为亲身感受到。

(19)、清明节日,亲情看清,让爱永存;名利看清,让心平和;健康看清,身体无恙;朋友看清,患难与共;人生看清,快乐永驻;明天看清,生活充实,潇洒地过!

(20)、3(  ):凤凰的毛、麒麟的角。比喻罕见而珍贵的人才或事物。

(1)、300.(  )厥,其,代词,他的。现在指大发议论,多是贬义。  

(2)、3(  )比喻一去不回或失去联系的人或物。  

(3)、难兄难弟、鬼哭神嚎、声色犬马、指鹿为马、龙争虎斗、雾里看花、

(4)、难兄难弟,两人半斤八两,不相伯仲,谁也不比谁强,同样糟糕,同捞同煲!所以说是

(5)、3(  ):圭臬,比喻事物的准则。把某些事物、言论奉为准则。

(6)、葡萄美酒夜光杯,相邀共舞稍稍醉;月亮脸儿笑微微,爱你的人难入睡;忆苦思甜排排队,酸甜苦辣心中味;坎坷相伴同面对,患难与共常相随;情人节到身不累,真心真意生活美!

(7)、2(      )比喻人贪得无厌,得到了这个,还想那个。

(8)、(解释)膏:油脂,指灯烛;继:继续,接替;晷:日光。点上油灯,接续日光。形容勤奋地工作或读书。

(9)、感恩父母,养育之恩不能忘;感恩朋友,患难与共见真情;感恩帮助过的我的人,祝你们生活更美好。感恩节,常怀感恩之情,生活会更加美好。

(10)、483(      )谢,推辞;不敏,无能。表示推辞做某事的婉辞。往往错用为拒绝别人的要求。气就心安了,至于方家不吝赐教,更是我等敬谢不敏的。(这里应为“求之不得”)

(11)、4(    ):邯郸:hándān。比喻生硬地模仿,不但学不到人家的本领,反而连自己固有的长处也丢掉了。

(12)、(解释)理:处理,办理;万机:种种事务。形容政务繁忙,工作辛苦。

(13)、479(    )瓯:ōu。金瓯:盛酒的器皿,借指国土。比喻国土完整。

(14)、5(      ):积重,积习深重;返,回头。长时间形成的习惯,不易改变。多指恶习、弊端发展到难以革除的地步。

(15)、2(  )旧时形容社会的黑暗和统治者的暴虐。

(16)、3(  ):原指具有最高权威的皇帝,一切由皇帝决定。后泛指思想、学术、道德等以一个最有权威的人做唯一的标准。

(17)、陈寔有两个儿子,大的叫陈元方,小的叫陈季方。兄弟二人受到父亲的影响,品德也很高尚。

(18)、比如说“城门失火,殃及池鱼”这个成语,乍一看,很好理解嘛。城门着火了,大家纷纷去池塘里打水救火,结果把池塘的水舀光了,水里的鱼全干死了。比喻遭受了无妄之灾。

(19)、3(  )朵颐:鼓动腮颊,即大吃大嚼。痛痛快快地大吃一顿。 

(20)、可如果翻开汉朝人应劭写的《风俗通》辨惑一章,里面却明明白白写道:“城门失火,祸及池鱼。俗说司门尉姓池名鱼,城门火,救之,烧死,故云然耳。” 闹了半天,池鱼不是池塘里的鱼,而是姓池名鱼一个大活人,负责看城门的,因公殉职,殃的是这么一个“池鱼”。我最初以为这只是一个冷笑话,结果反复查考之下发现,确实是真正的出处……后世对池鱼的理解,只是因为名字实在应景,以讹传讹罢了。

(1)、元方有个儿子叫长文,季方有个儿子叫孝先。有一天,他们为自己父亲的功德争论起来,都说自己的父亲功德高,争来争去没有结果,便一同来请祖父陈宴裁决。陈宴想了一会儿,对两个孙子说:“元方难为兄,季方难为弟。他俩的功德都很高,难以分出上下啊!”两个孙子满意而去了。

(2)、6(  )原指戏曲的南北腔调。现形容说话口音不纯,搀杂着方言。

(3)、5(      )—轮:形容高大。奂:huàn,鲜明、盛大的样子。形容房屋高大华丽。

(4)、383(  ):锐气和才华全都显露出来。喻人有傲气,爱逞强显能,好表现自己。

(5)、(造句)当年我们在战场上是同生共死的难兄难弟。

(6)、4(      )比喻纠正事物的偏失、错误过了头,而陷入另一种偏失、错误之中。

(7)、   宋朝时期,在颍川县有一个叫陈宴的人,聪明伶俐,自幼好学,饱读诗书。后来参加科举考试上榜,做了县官。他为官廉洁奉公,公正无私。老百姓非常敬佩他。

(8)、跛脚马碰到瞎眼驴,难兄难弟,歇后语比喻什么生肖

(9)、6(   )比喻基础没有了,建筑在基础上的东西也就无法存在。

(10)、3(  ):惊慌疑惧,常与“草木皆兵”连用。

(11)、3(  ):不但当面告诉他,而且揪着耳朵叮嘱。形容恳切教导。表示长辈的谆谆教导,不用于同辈之间和贬义。语出《诗经》。形容恳切地教导。(不能误为贬义词)

(12)、(解释)遐:远;迩:近。形容名声很大,远近都知道。

(13)、367(  )比喻官职、地位提升得很快。不用于生活水平的提高。

(14)、相亲相爱 (xiāngqīnxiāngài)

(15)、5(      )精:神。骛wù:驰。八极:喻极远之处。万仞:喻极高之处。意谓诗人进行艺术构思,不受时空之限制而驰骋无边。

(16)、50(      )江河的水天天向下游流。比喻情况一天天坏下去。

(17)、3(  ):比喻改变方法或态度。以上两词都不代替“改邪归正”。

(18)、5(      )—门庭如同闹市。原形容进谏的人很多。现形容来客众多,非常热闹。

(19)、6(  )形容不劳而食的人吃得很饱,养得很胖。

(20)、2(      ):比喻学问或技艺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达到高深的地步。也写作升堂入室。

(1)、中印两国人民毗邻而居,古有往来互鉴之情,近有患难与共之交,现有共同复兴之业。

(2)、381(  ):指分路而行,比喻目标不同,各走各的路或各干各的事。

(3)、6(   )急迫得不能等待。用于人的急迫心情。

(4)、忧心忡忡 (yōuxīnchōngchōng)

(5)、联合式;作主语、宾语、定语;形容两兄弟都好。

(6)、379(  )晦:黑暗;已:止。风雨交加天色昏暗的早晨,雄鸡啼叫不止。比喻在黑暗的社会里不乏有识之士。

(7)、这两个孩子争论不出结果,便一起去找爷爷陈寔评理。陈寔听了两个孙子的争论,哈哈大笑。他觉得他的两个儿子陈元方和陈季方都是品学兼优的贤人,于是就感叹道:“元方难为兄,季方难为弟!”意思是元方实在是好啊,好到很难让他弟弟去效法学习他;季方也好得很啊,好到很难让他哥哥去效法学习他。

(8)、4(      )形容很多有才能的人聚集在一起。

(9)、3(  ):比喻事情只差最后一点没有完成。亏,缺少;篑,土筐。